党建领航科技行: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深入一线指导疾病防控,服务乡村振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践行“强国行”行动,2025年6月9日,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何家康同志带领支部成员及研究生来到位于广西南宁兴宁区五塘镇的广西富凤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养殖合作社基地,围绕科技赋能、肉鸡养殖业发展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实践育人和产业调研活动。
图1 支部成员到广西富凤农牧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调研
在广西富凤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养殖合作社基地,集团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公司肉鸡养殖规模、生产模式以及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双方重点聚焦于肉鸡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细菌性病原体(如产气荚膜梭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引发的疾病问题,深入剖析了这些疾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发病诱因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损失。养殖负责人强调:“每年6月份是肉鸡细菌性肠道疾病的高发期,而现在流行的部分致病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因此强化精准诊断、科学选择敏感药物、规范用药程序对于有效防控此类疾病有重要意义。”
针对这一类疾病,支部书记何家康同志向富凤农牧负责人重点介绍了团队与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国家四类新兽药“青霉素V钾可溶性粉”,该药具有休药期短、高效杀菌和水中的稳定性高的特点,适合在肉鸡细菌性肠道疾病的防控中使用。同时,他希望能够与富凤农牧开展合作,共同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药物在实际生产中的有效性,为该兽药的临床审批提供数据支持。
图2 支部成员到养殖一线进行指导
随后,调研组深入肉鸡养殖场一线,实地调研当前细菌性疾病的流行情况,并详细了解农户在肉鸡养殖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近期发现部分肉鸡羽毛蓬乱、行动迟缓,肛门周围羽毛被血色或褐色粪便污染,排泡沫样粪便,应该怎么办?”、“养殖过程中细菌耐药性加剧如何处理?”该农户提出了近期在养殖过程中遇到问题。调研组就相关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广西地区6月份降雨量增加,持续湿热导致病原菌快速增殖,肉鸡肠道疾病多发,结合临床症状,极有可能是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坏死性肠炎,建议首选青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随行的研究生还对病鸡进行了采样,再结合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确诊,切实解决农户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此次活动是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践行“强国行”、服务乡村振兴的务实举措。支部深入企业和养殖一线,精准聚焦肉鸡细菌性疾病防控难题,现场指导农户,帮助解决养殖企业及农户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成功搭建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平台,为国家四类新兽药“青霉素V钾可溶性粉”的后续大规模临床试验与应用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支部将持续深化此类校企合作,推动科研成果加速转化落地,为肉鸡健康养殖保驾护航,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