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凛列,长空雁响,残月当空,霜华铺地,马蹄声碎,军号声咽,笔锋一转,傍晚时分红军胜利跨越娄山关,雄壮豪迈、悲凉慷慨。全词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只用寥寥数笔就为我们勾勒出红军在“风萧萧兮易水寒” 的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情景。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着主席的词句,体会重温革命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不忘过去,开启未来。
本期,我们一起重温毛主席的《忆秦娥·娄山关》,重温毛泽东同志在诗文中革命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与鸿鹄之志,体会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情义。
娄山关战斗:
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由南向北分三路突破乌江天险。1月6日,红军先头部队进入遵义城。为了建立黔北防御,保证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新根据地”,中央军委决定派红一军团第二师四团追歼北窜之黔军侯之担部,攻克娄山关,占领桐梓县城。1月9日,四团由板桥分道出发,正面强攻部队即以密集火力,从关南发动总攻,迅猛杀上娄山关。敌人利用有利地形,妄图死守关口,向北退却。红军冒着枪林弹雨,冲入敌阵,与敌人白刃肉搏,占领关口。敌人向北狼狈逃窜,沿途丢弃武器、烟枪和大量军用物资。四团乘胜追击下关,经南溪口、红花园直扑桐梓县城。潘峰率领的侧翼部队已克桐梓,俘敌数百,缴获大量物资。当天,红二师师部进占桐梓,娄山关战斗大获全胜。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评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共中央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会后不久,中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这次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