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在校友楼402举办考博分享会,本次活动由党支部副书记李林静同志主持。活动伊始,李林静指出,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研究生党员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将个人研究方向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以党建为舵引领科研航向,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
在经验分享环节,两位优秀党员代表——史文越与黄以辰,分别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为党员们带来了精彩的学术分享。
分享会现场
史文越同志,已被浙江大学录取,他通过线上方式,结合自身考博经历,系统介绍了申请考核制与考核制录取的流程。他不仅分享了考博过程中的实用技巧,更深入探讨了科研的本质与伦理。史文越聚焦“科技伦理”这一前沿领域,分享了论文《现代技术发展的三重伦理风险审视》的核心观点,他强调,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伦理底线,确保科技发展成果惠及全人类。
黄以辰同志,已被华中师范大学录取,他结合自己的申请经历,详细介绍了不同学校在英语水平、论文发表等方面的要求,黄以辰建议同学们要提前了解目标学校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和学术水平。此外,黄以辰还强调了积极联系导师的重要性,他建议同学们在联系导师时,要撰写简洁明了的邮件,介绍自己的学术背景、研究兴趣和申请动机,同时,要提前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成果,以便在面试中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匹配度。
交流互动
在交流互动环节,支部成员就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两位分享者进行交流探讨。李林静就“论文如何找到创新点”与黄以辰同志进行了探讨,他建议,“在论文写作中,要找到创新点,可以先基于理论框架或已有研究提出初步假设,再通过实证研究或数据分析进行验证。两者之间的差异或矛盾,往往就是论文的创新点所在。”张润桦提出了研究生阶段“论文写作难”的共性问题,黄以辰则建议采用“框架先行”法来辅助论文写作,他解释道:“框架先行”,就是在动笔之前,先构建好论文的整体框架。这包括确定研究主题、梳理文献综述、构建理论框架、设计研究方法,以及规划好引言、正文、结论等各部分的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写作过程更有条理,避免偏离主题,同时也能提高写作效率。”
此次考博分享会不仅为党员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经验,更激发了大家投身科研事业的热情和信心。在党建引领下,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的同志必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在科研道路上勇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