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经典、锤炼党性(六)

2021-03-03 10:18:02

为不断提高党员的个人修养,加强党员的理论学习能力。政管学院第二学生党支部党员同志在2021年寒假期间坚持学习,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培养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读书是一个长期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因此,政管学院第二学生党支部在寒假期间组织开展了“读一本好书”系列活动,鼓励同学们要加强读书学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支部党员同志们积极响应,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并写下读后感。

01.农丽珊


阅读书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应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本书的作者,是尼古拉 奥斯特洛夫斯基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出生在乌克兰的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酒厂工人,母亲给别人当厨娘,贫寒的家境使他有过多的读书机会,只念了三年的书,便开始干活谋生了。 十月革命后,他一边在车站小食堂当杂工,在发电厂给锅炉工当助手,一边读书,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对《牛氓》这样具有反抗精神英雄形象的书籍非常着迷。

1919年,红军离开谢别托夫卡时,奥斯特洛夫斯基背着家人毅然跟部队上了前线,先是在科托夫斯基部队同波 兰白军作战,后归编到布琼尼兵第一军团, 先后当过通讯兵、骑兵和侦察员。同年8月,在攻打利沃夫的战斗中,他的头部、腹部受重伤,右眼丧失了80%的视力。伤势复原以后,他不能再到前线,便投入到了祖国的建设中去。

在劳动中,他的病情不断恶化,然而却一直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工作,1924年,他光荣地成为布尔什维克党员。1930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左眼也失明了,这一打击对他是毁灭性。

在11月份,他开始写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困卧病榻的艰苦条件下完成这部小说的创作,并获得巨大成功,成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

“ 人应该抓紧每一分钟,去做最充实的事。”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用他青春时代的经历对这句话作了最好的诠释。他的青春他的时间大部分都献给了他热衷的事业,为此贫穷、苦难、病痛、自责都没能夺去他的生命,而生活却使他拥有了充实于壮美。

十二岁因为往神父的复活节面团里撒烟灰被神父从学校开除,后来又在车站食堂做了两年的底层工人,在车站食堂这一段时间保尔窥见了生活的最深处最底层,这些经历也为后来他参加革命做了铺垫。虽然这些情节早已熟记于心,但是现在又重新翻阅却有着太多和以前不同的感悟。

保尔身上有着太多的光辉和特性值得我学习,面对士兵的严刑拷打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出卖朋友;面对选择时有准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对于爱情有正确的观念;为了热爱的事业甘愿投入所有精力和生命……这些特性里随便拿一项放到另一个人身上就能成就不平凡的人,可是在保尔身上却又显得是那么普通,就如同慢慢夜空觉得它是那么平凡但仔细观察那些散发出微弱光芒的星辰每一颗都无法替代都值得珍惜。

保尔虽然是用笔在纸上描写出来的人物,文字构成了他的一生,但他却是那么的鲜活完整,他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读书的过程就是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他,学习他身上优秀的品质,不断学习才能在以后回首往事的时候,才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庸庸碌碌而羞愧。

02.李菲菲


阅读书籍:《沉默的病人》


在假期期间,我无意中打开网易蜗牛读书app找到了《沉默的病人》,我一开始就是奔着这一本书的名字去看的,那么我将写下一些我的阅读所想。

第一感受是,那些很确信的关系,原来那么脆弱。一直很信任的人,原来也不过是假象。

本书以女病人的丈夫被射死为开端,当事人当时就只有女病人一个当事人,她既不哭泣,也不说话,甚至还试图割腕自杀。从此她沉默了,成为沉默的罪人和沉默精神病病人。作者非常巧妙的运用了主人公视角和女病人日记两条线索并行的方式,主人公视角是正述,而女病人的日记倒述的手法推进整个故事情节,两条线索在故事的最后开始交叉重叠,结局非常出人意料。从女病人的日记里直观反应出女病人的亲朋好友的险恶人心,而她与丈夫提及自己被人监视被人跟踪,只能得到该去看心理医生的回应。

读完这个,真的是越爱,越信任,那么被背叛之后是越绝望,越无助,越失去理智。值得探讨的是小说中提到的一个古希腊神话,一位丈夫犯下了死罪,妻子挺身而出,最后丈夫选择由妻子代替自己受死,就在妻子进入地狱之时,却阴差阳错回到人间,从此一言不发。

小说中的人物与这个神话中的故事,相互呼应,绝望中的选择窥见了人性的丑恶,爱人之人得不到人爱,却在最后都逃不开命运的制裁。

小说名叫沉默的病人,而书中的女病人因为犯罪沉默,男主角因为歉疚沉默,所有的关系人表面上提供了很多的线索,可实际也都是在各种心思中保持了对事实的沉默,可以说书中的每个角色都可以叫沉默的病人。

总体说来,是一部让人看了背后发凉的小说,开篇稍显沉闷,但随着两条线索的逐步交汇,节奏加快,看起来非常的过瘾。面对爱人的背叛,是选择逃避、面对还是举起惩罚的权杖,是人性的自然反应,还是病态的相互折磨,让人唏嘘良久。

03.李梅


阅读书籍:《青春之歌》


阅读完《青春之歌》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的脑海里面总会浮现出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那些与我们年龄相近的青年,肯为革命付出一切,是什么信念,让他们在面对非人的折磨时,依然能咬紧牙关,克服困难。我想是那一个年代他们对国家荣誉和国家利益的注重和觉悟,他们有很强的民族荣誉感,为了他们热爱的祖国,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鲜血筑起保卫国家的铜墙铁壁。

青春洋溢着激情,挥洒着希望,蕴含着力量。《青春之歌》就是这样一部充满理想,激情昂扬的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作品描写了抗日和抗战时代背景下,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从对待世俗的超然冷漠到投身革命的热血沸腾,从反对封建统治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并在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伟大革命之中。全文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青年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以及他们坚强的信念和对自由、真理的不懈追求精神。

林道静为了寻找个人出路,逃避为男人当“玩物”和“花瓶”的命运,踏上流亡之路的她逃离家庭,做了代课教师。然而,校长余敬唐却用阴谋把她嫁给当地的权贵,走投无路的她无奈投海自尽,被一直注意着她的北大学生余永泽搭救。 “诗人兼骑士”的余永泽,唤醒了林道静对生活的热情,在余永泽的感动下,她终于答应和他共建爱巢,从小孤苦无依的林道静暂时享受到了家庭的温馨。但她不甘心被人供养,因为她不愿当一个“花瓶”。先是寻找工作受挫,后接触到北大的爱国学生,思想上受到深深的触动。当遇到共产党人卢嘉川之后,她开始接触到革命思想。余永泽一再拦阻她参加革命活动,并导致卢嘉川被捕。林道静在惨痛的事实面前如梦方醒,决心离开庸俗自私而平庸的余永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从此她在革命者的指引下,一步步克服软弱,克服困难,最终成为一名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在如今如此繁华的社会中,还有很为了祖国而无怨无悔的付出的青年人,例如情系山区儿童,奔赴边远贵州山区支教而成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徐本禹;汶川和玉树地震灾难中,志愿者们以血肉之躯为灾区人民筑起了一道不可撼动的“生命长城”; 刚刚结束不久的上海“世博会”上,青年志愿者们充分展现出了一个正在崛起中大国的文明姿态……。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

这本书让我感到我们应该更好地传承他们的革命精神:将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做一名自愿服务党、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志愿者”,奏响属于我们的青春之歌。


责任编辑:陈玉香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读书是一个长期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