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习风 共享读书乐(二十六)

2022-03-02 10:43:28 钟红专 周鹏



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引导党员多读书、读好书,增强广大党员素质,政管学院第二学生党支部党员同志于2022年寒假期间坚持阅读,不断扎实学识,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广大党员干部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只有多读书民族精神才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政管学院第二学生党支部在寒假期间组织开展了“读一本好书”系列活动,鼓励同学们多阅读,坚持将一本好书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熟读精思、学深悟透,支部党员同志们积极响应,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好书,读完后写下读后感。



姓名:钟红专

阅读书籍:《中国共产党历史》读后感

这个寒假我阅读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使我更为系统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形成、发展的历史,同时使我对各个革命建设时期所发生、发展的事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理清各个事件相互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使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和感激的情感越发澎湃。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调研时所说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这么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学好党的历史,讲好党史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他用多样的方式方法讲述了丰富多彩的党史故事,为我们树立了讲好党史故事的典范。

同时书中无私奉献的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革命战士、顽强向上的人民群众也让我意识到一个坚定的信仰就是一束指引前行的光。 党史、国史的发展进程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的;是历经怎样的千辛万苦,付出怎样的代价,才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党史记录着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使我深受教育、深受启发、深感骄傲和自豪。在未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上,我必会用尽自身所学,为我国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自觉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姓名:周鹏

阅读书籍:《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在这个假期里我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不仅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更深刻认识到了青年人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如何才能淬炼成钢、不负韶华、不负青春。

1969年1月,当时不满16岁的习近平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直至1975年10月。在这七年岁月里,他“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的面貌”,经过种种磨难和锻炼,逐渐建立起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人生理想。正是这种理想信念,让他在临上大学前跟送别的乡亲们说出“要不然我不走了,继续留下来干”的话;正是这种理想信念,让他在以后的从政道路上主动选择下沉到基层工作;正是这种理想信念,让他在治国理政时反复强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知青时期的习近平用毅力和决心,在困境中完成蜕变,从一个中学生成长为一名胸怀人民群众的青年。

在插队时,习近平仍然忘不了学习。他说到“那时候在我们黄土高原的窑洞里,吃不饱穿不暖,每天要上山劳动,想学习只能硬挤出一点时间,晚上看书只能就着昏暗的煤油灯。”但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他却对学习有着浓厚的热情。这也让他养成了勤奋好学,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在这本书里让我感触最深的便是习总书记学习和工作的经历。习总书记曾经回忆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我觉得正是在艰难岁月里的学习、思考、实践、创新,才使得习总书记有了坚定的目标并持之以恒为之奋斗。而我更要向习总书记学习,在迷茫困惑时如何坚定自己的目标,坚定人生的方向。


责任编辑:莫维栋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政管学院第二学生党支部在寒假期间组织开展了“读一本好书”系列活动,鼓励同学们多阅读,坚持将一本好书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