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系“三全育人”工作具体举措

2021-12-31 10:50:37 唐燕兰 黄香兰 周会兰 丁丽丽
1.实施“电亮课堂”工程,提升课程育人的含金量

一是依托国家示范性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教育集团,积极与中国南方电网、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合作,实施课程思政校企协同推进工程。
    二是实施“数字化+课程思政”提升工程,建设VR红色电力课程资源库,开发数字化教材。
    通过课程思政的协同推进和数字化提升工程强化课程思政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关键“点”、关键环节的连“线”,推动课程思政向纵深发展,打造校级育人金课5门,自治区级1门,培育国家级学科育人示范课1门。

2.实施科研育人提升工程,提升综合技术能力

依托校企产学研创新平台,健全“双创双德融合”科研育人体系,进一步深化“项目导育”制下科教协同育人,推进师生这一全员“点”有效连接。通过加大引入工匠劳模杰出校友共同开展“前沿讲座”“诚信分享”“校友科研论坛”等百场系列研讨活动,连接“三课堂”全方位“点”,达到竞赛、课程和项目多环节的有效结合,逐步形成全“面”性的科研育人,打造自治区级以上科研育人示范项目1个、示范团队1个。

3.打好实践“点线面”组合拳,以“三心”持续拔高育人成效

“点”的整合:进一步开拓实践资源,搭建实践平台,创新实践形式,引导学生参与更多丰富多样的实践体验,实现高层次的“学中做,做中学”,融专业教育于“大思政”格局下,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才干、服务社会和实现自我,用“真心”助推实践育人。

“线”连推进:依托电力创新实践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电力精英训练营、电力科技协会、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团、虚实耦合实训基地、双创众创空间、“百越”电力产业学院等多平台开展连“线”,对接现代电力“发-变-输-配-用”技术复合人才链和“泛在电力物联网”信息技术创新链贯穿师生实践活动,用“精心”强化实践育人。

“面”的贯穿:与广西电力行业协会、广西电网公司、广西明电集团等行业领先企业无缝联通,充分利用企业和社会优势资源,开展一系列现代学徒制教学、创新创业孵化、学生社会实践等活动,实质性推进协同育人,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人才培养,用“匠心”深化实践育人。

4.实施文化育人提升工程,提升文化聚力效应

以打造传承电力文化的育人品牌为目标,以学院目标下构建“课内课外双驱动,线上线下齐发力”的水电特色的育人模式为指引,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和完善“大思政”育人机制。      

点面结合,实施“静湖大讲堂”优化工程。邀请电力行业工匠、劳模、优秀校友进校开展专题讲座,强化文化认同,发挥行业榜样引领作用。

线面聚力,实施“电力文化品牌”质量提升工程。打造“电力文化”、“工匠文化”品牌实践基地2个,推进“一团一品”校园文化建设。

多维互动,构建“系、专业、班级”一体化文化育人体系。构建系文化、班级文化,推广电力实训基地、电力实训室,党团活动室、心理活动中心、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教室、公寓文化示范项目,培育校园文化和系部电力文化精品工程。

5.实施网络育人提升工程,提升网络育人能力

找准网络思政切入“点”,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网络安全信息员培养工程,选树“网络文明素养标兵”,以学生为主体做网络文明的宣传践行者。
    抓住网络思政中心“线”,创作易班网文、微摄影、微视频网络文化作品,深入推出“电亮党心,匠心筑梦’榜样教育宣传,优秀网络文化做品牌上易班网头条5次,大学生网络文化艺术比赛获区级一等奖,打造网络文化产品,丰富网上精神文化生活。
    扩大网络思政覆盖“面”,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校园“网军”,开发专业特色网络教育软件2个,实施网络“电力名学堂”工程,推广展示一批校级优秀网络讲堂。

6.实施心理“四位一体”工程,提升心理育人能力

通过开展心理委员培训、班级团体辅导等方式创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朋辈教育体系;收集“心理晴雨周表”,建立心理健康测评机制、网上心理测评与健康摸排,排查心理重点人群等“点”;借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第一课堂和校园3.25、5.25、10.10等心理文化第二课堂活动连“线”,将心理育人元素渗透到学生课内外实践活动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健全预警防控体系、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两个体系;构建院系-班级-宿舍“三级”预警防控体系;协同发挥班主任队伍、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心灯”心理工作室四平台育人功能,心理育人全“面”覆盖。


责任编辑:林瑜 颜晓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电力工程系“三全育人”工作具体举措:实施“电亮课堂”工程,提升课程育人的含金量;实施科研育人提升工程,提升综合技术能力。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