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从此掀开了崭新篇章。
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党支部推出《党史中的精神》栏目,带领大家重温百年奋斗之路上的伟大中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向新时代新征程迈进。
长征精神
LONG MARCH SPIRIT
精神来源:
长征精神的是指长征途中的吃苦耐劳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一次次的绝地逢生,一次次的转危为安,红色大军在70年前的那个十月胜利会师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这些红色战士,不仅谱就了长征这样举世罕见的伟大史诗,而且铸就了无与伦比的精神丰碑。
主要内涵:
坚定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在艰苦的草地行军中,从将军到士兵,从老革命到红小鬼,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坚信革命必然胜利的精神,同各种艰难险阻作着顽强的斗争。
红三军某连的炊事班共有9名战士。进入草地后,为使全连同志有热水喝、有热水烫脚,炊事员轮流挑着那口沉重的铜锅。一个炊事员倒在锅旁,第二个炊事员含泪挑起锅,继续走下去。一个、一个……炊事班的同志都倒下了。
衣衫褴褛的红军战士们也时常受到天气变化的侵袭。8月的草地,白天最高气温可达摄氏30度,一到夜间,气温骤降至零度左右。红军战士们内无果腹之食,外无御寒之衣,饥寒交迫。到了宿营地,大家找一块比较干的地方,背靠背地互相用体温取暖。虽然饥寒交迫,但是战士们有着必胜的信心和坚定的信念,有着乐观的精神。每当夜晚来临,到达宿营地后,大家总要点起篝火,驱赶行军的疲劳和寒冷。有的唱歌,有的讲故事,有的吟诵自己编的顺口溜和诗歌,好像忘记了疲劳和饥寒。簇簇篝火,映红夜空,映红红军战士兴奋的脸庞。阵阵歌声,流淌着战斗的音符,冲破长夜,汇成一曲曲雄壮的大合唱,震撼着大家的心灵,激励着大家的斗志。
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是红军长征伟大精神的集中体现。这是红军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基于理想、信念所铸成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1934年7月,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作战接连失利,根据地形势极其严峻。为了调动和牵制敌人,减轻国民党军队对中央根据地的压力,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组成先遣队,于7月6日晚,从瑞金出发,经艰苦转战,11月同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会合,合编为红军第十军团。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激烈的一战。红军以饥饿疲惫之师,苦战五昼夜,终于突破敌军重兵设防的四道防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红军为此也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只有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才能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摆脱共产国际的干预和束缚,党和红军才由此显示出无穷的生命力。
1月15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位于遵义城的军阀柏辉章的公馆里举行。会议首先由博古作关于反对第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接着,周恩来作副报告。按照会前毛泽东、王稼祥共同商量的意见,张闻天作了反对“左”倾军事错误的报告,即“反报告”,比较系统地批评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毛泽东接着作了重要发言,讲了大约一个多小时。他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决不在于客观,而是由于博古、李德实行单纯防御路线,在战略战术上犯了一系列错误。周恩来表示坚决支持毛泽东对“左”倾军事错误的批判,全力推举毛泽东为党和红军的领袖。他指出,只有改变错误的领导,红军才能有希望,革命才能成功。他的发言和倡议得到了与会绝大多数同志的积极支持。会议气氛紧张激烈,每天开到半夜才休会。最后,会议做出重要决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指定张闻天起草会议决议,委托政治局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去讨论;政治局常委再进行适当的分工;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周恩来为党内对于指挥军事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党独立自主地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红军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军队,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是红军长征精神转化为凝聚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红军区别于其他军队的重要特征。
正如来自美国的革命友人斯诺先生曾经指出的,红军北上的方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次英勇远征的胜利结局。一方面,它使每一位红军官兵坚信自己正在走向抗日前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这有助于他们把一次可能会是士气低落的撤退,转变成一次精神振奋的胜利征程。另一方面,这也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战胜张国焘无视抗日大局、企图偏安川康、另立中央的强大政治武器。对于分裂势力的斗争与胜利,集中反映了党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巨大力量。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探索前进,正确的方向越来越明晰。
红军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军队,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是红军长征精神转化为凝聚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红军区别于其他军队的重要特征。
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艰苦奋斗的精神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外部条件和力量基础。
当时雩都河上没有桥,沿岸的百姓听说红军要渡桥,为架浮桥支援红军渡河,几乎把家中所有的木板、木料,甚至于留着为老人做棺材的寿木都捐献出来。最后,大家共找来800多条船架成浮桥。雩都百姓还帮助安置6000多名红军伤病员,并为红军送去5000余名新兵,参加运输队、担架队,跟随红军走上漫漫长征之路。
兴隆镇、单家集是回民聚居的地区。这里山大沟深,消息闭塞,经济、文化极为落后。在红军到来之前,由于国民党方面的反动宣传,群众对红军存有怀疑和恐惧心理。当听到红军要来的消息后,村里的青年、妇女都纷纷逃进深山。
一向重视群众工作的红二十五军军政委吴焕先,在部队进驻之前,专门作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他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在部队中专门进行了党的民族政策、群众纪律教育,介绍回族民众的宗教信仰、生活特点和风俗习惯,教育部队要团结和发动回族兄弟共同抗日。同时,制定了“三大禁令、四项注意”,即:禁止驻扎清真寺,禁止打回族的土豪,禁止在回民家中吃大荤;注意回族的风俗习惯,注意要用回民水桶在井里打水,注意回避青年妇女,注意实行公买公卖和不准在回民面前说猪等。
红二十五军严格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铁的纪律,给当地回族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回族群众深受感动,当红军离开兴隆镇时,全镇男女老少齐集街头,敲锣打鼓,在道路两旁摆设香案、茶桌、果品,依依不舍地为红军送行。
当代价值: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长征胜利已经80年了,但长征精神却一直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对长征精神时代价值的最好诠释。
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党领导的红军长征,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伟大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我们军队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长征永远在路上,让我们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新的辉煌。
评价:
01
长征精神就是把中华民族和人民大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红军长征得以胜利的政治灵魂。党和红军将士始终把中华民族和人民大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这就是他们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的力量源泉。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将士理想和信念的胜利,因为在他们心中,远大的理想和革命的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虽然艰难可以摧毁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动摇红军将士的理想信念。长征的苦难、曲折、牺牲,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向世人证明了他们的理想信念是坚不可摧的。
02
长征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的精神
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但是我们党领导的红军能够一路走下来,就是因为他们要救中国于危难之时,救民众于水火之中。正所以他们有了高于天的革命理想。
在长征路上,他们没有向极度的困难低头,没有向恶劣的环境屈服。他们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硬是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抢夺娄山关,激战嘉陵江、冲破乌江天险,击退了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胜利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
03
长征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长征途中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实际领导地位的逐步确立,就是党和红军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最好写照。
当时红军和国民党军的力量悬殊很大,如果死打硬拼,我们党和红军就有覆没的危险。可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不顾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瞎指挥,加上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领导,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革命根据地丧失。在长征初期,李德仍然一意孤行,准备把队伍带到敌人力量强大的地方去,那只能使党和红军陷入绝境,毛泽东同志坚决反对这些不切实际的盲动做法,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缜密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力主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地区发展。然后通过通道转兵、黎平会议和遵义会议等一系列的重要会议讨论,中共中央采取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和建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清算了李德的错误,坚持独立自主的领导权,从此使红军步入了正确的前进道路。
04
长征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长征途中,广大的红军将士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始终保持着紧密团结良好作风。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张国焘,在长征途中,闹独立,企图分裂红军。但是多数领导人如朱德、陈昌浩、徐向前等,顾全大局,紧紧地站在党中央一边,对张国焘作了一系列的说服工作,最终使红四方面军继续北上,与各路红军胜利会师。像张国焘闹不团结的纯属个别现象,从总体上看,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还是占主导地位的。
例如,1935年6月中旬,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达维会师后,红四方面军看到中央红军的艰难处境,就通过络绎不绝的马队、牦牛队,把一批批筹集到的数十万斤粮食,上千件衣裤、皮衣、棉大衣、毛毯、鞋子等慰劳品从茂县、理县运至小金中央红军驻地。鉴于中央红军长途跋涉,减员不少,红四方面军调拨了3个团近4000人,充实中央红军。由于红四方面军的大力支援,对中央红军增强战斗力,改善军需,起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长征的最终胜利是不可能实现的。
05
长征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大会上讲话的主题“红军大胜仗,人民是靠山”,深刻地指出了党和红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他们始终根植于人民群众,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讲,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使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中国共产党指引的道路,是人民群众翻身求解放的正确道路。长征的胜利,宣传了我们党的主张,播下了革命火种,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巩固了党和红军与人民群众的亲密联系,使党深深地扎根人民之中。同时也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群众中间,才能生根开花;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资料来源:
[1]长征精神的由来与体现,石慧、李颖,[J]中国社会科学网,2016-09-05
[2]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王玉周,[J]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10-19
资料收集 | 莫仪玲
排版 | 李钰
审核 | 刘志东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