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口述实录,扶贫担当

2021-11-24 12:55:17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为响应“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与传承”主题活动,公共管理学院“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三下乡实践队在学院党委、团委的指导下,在广州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系教授谢治菊、学院党委副书记何瑞豪、团委书记林曼曼等老师的带领下,以线上访谈为主、线下调研为辅的形式,由同学们对梅州、贵州黔南、西藏林芝等扶贫协作地区的20多名一线扶贫干部进行口述访谈







01

东南区

梅州扶贫干部

王卡

2016年5月,王卡主动报名成为一名驻村干部,至今仍·坚守在梅州最偏远的山村里。期间,他深入农户田间,积极推动一户一册工作。在他的努力下,2019年梅县区最大的相对贫困村径口村实现整村出列。他为村庄修路、修水圳、翻修破旧小学,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带动主导产业发展,使得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此外,在王卡的推动下,径口村建立起了梅州市首个农民夜校及梅县区首个村一级党员教育培训示范点,成为扶贫先扶智与志的新阵地。



采访学生:邹彤彤

当时看完扶贫自然村的大概情况后,您的想法是什么?有没有后悔自己的决定?

王卡

当时没有后悔,因为我就是抱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去的,不是去享福的。有差距,才有工作,才有我施展工作的机会,才能有工作的成果可以反映出来。






江西帮扶干部

陈红军

陈红军来自安徽亳州,1993年在江西入伍,如今在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民族社会事业处任副处长,是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赤土畲族乡杏花村挂职驻村干部,常驻村帮扶干部。陈红军同志践行人民至上理念,遍访百余贫困户,有针对地开展扶贫工作,同时结合时代发展以直播带货的方式对农副产品进行宣传,为杏花村引进投资,致力于攻坚脱贫工作。



采访学生:罗浩奇、郭世平

您是如何看待你们这些扶贫干部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陈红军

我们在工作上是比较融洽的,配合的也比较好。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实现老百姓全部脱贫,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02

西南区

西藏林芝扶贫干部

朱思敏

2016年7月,朱思敏同志毅然背上行囊,踏上了援藏之路。2017年8月,该同志主动加入波密县“脱贫攻坚”专项工作。他在产业扶贫、督导宣传、人居环境整治、就业创业培训等方面牵头实施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终帮助波密县成为自治区13个优秀县之一并顺利实现全县脱贫摘帽。缺氧不缺精神,朱思敏同志三年走遍全县10个乡镇84个村,累计行程37000多公里。因为工作成效突出,朱思敏同志被授予波密县“优秀共产党员”、林芝市“十佳援藏扶贫干部”、西藏自治区“三等功”期满考核优秀荣誉称号。


(拍摄者:晋美多吉)


采访学生:任婉婷

您这批援藏干部最后获得的成果是整个波密县的成功脱贫,您当时那一瞬间内心的感受或者想法是?

朱思敏

当我收到让我来负担整个县的这么一个脱贫攻坚的工作任务时,其实感觉压力挺大,重任在肩,但是还是凭着一股劲去拼一拼。那段时间我基本上也是没日没夜工作,但却是我觉得最充实最有成就感的一段时间,在历经一系列的举措后顺利完成脱贫任务,我内心还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贵州黔南帮扶干部

刘斐

2019年3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选派了以刘斐为组长的21名专业技术骨干来到贵州黔南开展帮扶工作。2019年10月刘斐博士工作站成立,率先在黔南州开展小儿外科规范化诊疗,开展6项“首例”;他与队友全面帮扶,助力提升全州整体妇儿诊疗水平;他的工作站充当了粤黔两地桥梁纽带,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百姓,为黔南妇儿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采访学生:蒋何昕

您在这次扶贫经历中有没有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呢?

刘斐

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己把病人治好了,然后看见了家长和孩子们露出的笑容、家长对医生良好的态度,以及手术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让家长和孩子们满意,这就是我最大的欣慰了。 






贵州黔南帮扶干部

周旋

在2016年10月至2020年1月帮扶期间,周旋同志作为第一批援贵的扶贫协作干部以及工作组综合部部长,协助组长狠抓队伍建设,从行政、财务、后勤等各方面建章立制,强化组织管理,打造一支讲政治、守初心、担使命、甘奉献的广东广州扶贫干部队伍;通过深入调研、推动及落实“广黔劳务协作红棉计划”,有力地解决了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难题;通过实施医疗教育帮扶全覆盖,促使两地267家医院、290所学校结对帮扶。在他参与扶贫的三年中,先后有450人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支援黔南,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大大提升了当地的医疗教育水平。



采访学生:赖禧瑶

在帮扶的过程中可能有小部分的人,想拿补助而不想脱贫,对这种争当贫困户的行为您如何解决呢?

周旋

争当贫困户的现象确实是存在的。解决的话我觉得最重要是思想上,不仅是让这些贫困户自己产生脱贫的想法,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好下一代,让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看到希望,让他们不会停留在“我还是愿意继续穷下去”的这种理念上了。





03

西北区

新疆帮扶干部

袁超

在2012年8月至2014年1月的时间里,袁超赴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第二小学支教,担任语文教师、副校长。援疆支教工作期间,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帮助学校构建并实施“童心阅读”的校本课程,同时建立爱心书屋。先后被新自治区教育厅评为“优秀支教教师”,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援疆干部人才”,被自治区党委授予第七批省市援疆工作先进个人记二等功。



采访学生:田丽娟

您刚才提到自己支教有五年以上了,那在这个过程中您有哪些收获吗?

袁超

我觉得我收获了成长,支教工作对自己是一种锻炼和历练,自己也提升了工作能力和生活的阅历。其次我还收获了友谊,跟新疆的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感悟与收获


行政管理171班 陈郯

原本我以为脱贫攻坚是一件难度适中的事情,但了解以后,我才发现脱贫攻坚是多么的伟大的一件事情,它动员的人数之多、涉及的范围之广都是我之前从未想到的。它凝聚了千千万万扶贫者的汗水和心血。






行政管理194班 梁嘉俊

在本次访谈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见到了很多干部为扶贫事业舍小家为大家,即便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下仍然为村子谋利益,为村民谋福祉。我深刻认识到扶贫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共同努力,学有所得,回报祖国。






行政管理195班 田丽娟

一开始的时候我带着一点点的忐忑和担忧,害怕自己没有做出一份完整口述史的能力,害怕自己难以写出还原真实的故事。后来随着和受访者接触机会的增多,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他们的扶贫精神。我采访的是一位援疆的支教老师,他的经历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为师不负师名,为师不辱使命”。正是随着了解和访谈的深入,让我原先的担忧更多的转化为了一种使命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记录让扶贫干部们辛勤的付出被更多人所看到,被更多人所记住——“我们今天看到脱贫攻坚的成果是这样一群人在无私地奉献,在默默地付出。”


















我国农村扶贫工作取得的巨大成效

离不开众多有情怀有担当的

一线扶贫干部

扶贫干部口述实录

展现他们的无私奉献与担当精神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学习先进典型

以榜样之光照亮攻坚之路















-end-




编辑:陈嘉雯

审核:成美好



责任编辑:陈嘉雯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先进典型,以榜样之光照亮攻坚之路。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