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大师生热议全国“两会”(二)

发布时间:2021-03-11 08:48:10

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贵州大学干部师生通过电视、广播、微信、微博等各种媒体多渠道收看、收听了“两会”,热议“两会”上的教育话题。

杨松(贵州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副主委、贵州大学副校长):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非常期待和关注两会期间关于教育的话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要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同时明确提出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对于地处西部的贵州大学来说,我们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大部分都留在贵州或西部地区,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作为贵州省唯一入选国家“双一流”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和部省合建高校,贵州大学要紧紧围绕国家和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紧紧围绕贵州“十四五”期间“一二三四”总体思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地方为根本,加速高层次人才、领军型人才的汇聚和培养,主动面向全省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聚焦服务贵州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持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实现学科链、人才链、创新链与贵州产业链深度融合与无缝对接。要进一步强化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贵州“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和“四化”同步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杨瑞东(贵州省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委员、农工党贵州省委副主委、贵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作为民主党派人士、教育工作者、科技人员,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在“十四五”期间,以“做强贵州大学”为己任,积极投入贵州工业倍增行动,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新型建材(石材)、磷-铝-锰资源利用以及特色农作物开发方面,做出我们科研团队的贡献。

康冀川(贵州省政协委员、贵州大学教育部西南药用生物资源研究中心主任):“两会”的召开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我国各族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期待。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际,贵州留学人员联谊会(贵州欧美同学会)将继续发挥好科技助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在贵州黔西南州及望谟县的产业振兴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卓永(贵州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教育发展历来是两会关注的热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筑牢教育这一基础工程要充分发挥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和“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充分发挥高校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善建诤言的独特优势,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好凝心聚力的工作。做好高校统一战线工作,一是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为主线,聚焦《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贯彻落实,着力强化大统战工作格局,着力夯实统一战线工作基础,着力落实统一战线工作主体责任;二是要聚焦学校“双一流”建设中心任务和贵州省“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用好统战渠道平台,积极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做强贵州大学”做贡献,为服务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杨乐(团委副书记):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重视教育问题,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作为一名共青团干部,我们要紧跟两会精神,以三力一度(引导力、组织力、服务力、贡献度)引领社团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为青年学子提供展现自我的大舞台,让学生们在社团活动中展示特长、努力进取,让笑言绽放在校园中,让每一位学生的青春更加出彩。

杨晓椿(团委副书记):建议加强社会实践的过程管理,扩大动手实践环节在学分绩点中的比重,完善实践育人评价体系,增强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实践能力、抗压能力,培育学生创新、奋斗、感恩和奉献的精神。

何秉侜(学生处辅导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教育问题重点指出要“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也是解决新时代新的主要矛盾的要求。百年大计,教育优先。只有发展更加公平的教育才能使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只有发展更高质量的教育才能为强国伟业提供更强的智力支持。贵州大学作为一所正在奋力发展中的双一流西部高校,一直以来贯彻“服务贵州,走向全国”的人才培养理念,无数贵大人更是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奉献出智慧与力量,用实际行动将“学问做在田间地头,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体现出了贵大人的担当,更展现出了新时代的贵州精神。作为贵州大学的一名辅导员,要始终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培养其家国情怀,引领其立鸿鹄之志,树立伟大理想,练就过硬本领,将个人的发展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用无悔青春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进程中!

田文璐(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辅导员):2021年,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从“十四五”规划到今年两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一流学科、一流大学等屡屡上镜。可以说,大学承载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人才强国的重要使命,这一使命平等地落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肩上。作为辅导员,工作落细落小在统表、疏导、谈话、查寝、查课、考察等任务中,我将和同事们一道,用自省自信引领同学们自尊自爱;用服务管理提升同学们归宿感和获得感;用实践真知教育同学们活得更精彩。

雷雳锋(阳明学院地质专业2020级):人才培养注重性别差异化教育、中小学考试作业少一些、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评价改革、对在线教育立法等是我关注的今年两会关于教育的话题。其中,我最关注的是加快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只有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什么、规划以后该做什么,才能让大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所成。在未来,我期望教育制度可以更加优质、公平,为祖国选拔出更多栋梁之材。

王荣晗(材料与冶金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19级):正在进行的“两会”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其中有关教育方面的讨论受人瞩目。针对广大高中毕业生的择校问题,2020年指定的扩招计划仅一年就已经接近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000多万人,很大程度上为毕业后的大学生缓解了就业难的问题;减轻了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将会吸引一大批优秀人才参与科研,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今后也希望毕业生的就业环境更加公平,力争让每个青少年都有出彩的机会。

白芳芳(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2019级):两会期间有关“教育改革”的话题频频上热搜,我们深知中国应试教育现象应有所改变,发展更公平和高质量的教育势在必行。大学给了每个学生施展才能的平台,可源于应试压力不少学生错失了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的黄金时期。教育机制改革能带动学生积极性、思维活跃性、能力创新性的提高,同时能让高校输出更多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长远需要的人才。我们期待更好的教育体系改革制度为广大学生带来更优的发展,助力青年学生收获出彩人生。

宋政泽(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哲学专业2019级):“两会”上,在关于教育的讨论中,“搭建全国统一界面的教育大平台,加强线上优质课程分享,最大限度发挥国家精品课的社会价值”这一观点吸引了我的注意。目前软件市场上有关网络课程的平台比较散乱,存在课程质量不高、管理混乱、学习门槛高等问题。唯有建立全国统一界面的教育大平台,集中力量办大事,把全国优质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提供与在校师生及社会人士学习和讨论的渠道及平台,并根据课程不同内容、课程难易程度等类别进行整理发布,才能有助于发挥国家精品课程的社会价值,树立全社会蔚然成风的学习氛围。

谭煌(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历史学专业2019级):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认为教育不光是学校的教育,而应是社会、学校、家庭协同教育,小到家庭,大到社会,都应该营造崇尚教育、尊重教育的良好氛围。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自己更应该注重自身教育,自我提升,不仅要学习好专业知识,还要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文晔丹(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2018级):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2021年要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减轻学生和家庭负担,把学生从校外学科类补习中解放出来,把家长从送学陪学中解放出来。今年两会,校外培训机构的合规问题也成为了热点。“找一线名师,学解题大招”等广告词,围绕在我们校园的周边,将教育引向了商业化,教学引向了套路化,学习引向了刷题化,评价引向了考试化。希望此类问题的发现与整改,能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家长经济负担,可以改变应试刷题教育常态。让青年学子能真正汲取知识,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李林林(茶学院2018级):听了“两会”中关于教育的重要话题,有的同学提出让贫困地区更早实施12年义务教育、减少因贫辍学的情况,有的同学提出政府能否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等想法。对政府关注教育的工作,我们也始终怀着期待与憧憬。对未来,我们都充满希望,奋力前行。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教育发展历来是两会关注的热点。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