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心向党·先锋党员示范岗系列报道—— 廖琼以科技为笔绘教育新篇,用大爱为墨育时代栋梁

2025-08-05 23:27:35 郭丹

在广州职业技术大学“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有这样一位党员教师她将数字技术与传统教育深度融合,让课堂迸发创新活力;她以公益之心扎根教育一线,用温暖守护学子成长。她就是廖琼,一位以“科技赋能教育、大爱浇筑栋梁”为信念的先锋党员,在职业教育的赛道上书写着新时代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图片1

科技赋能教学:让传统课堂“活”起来,赛场锋芒“显”出来 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创新者,廖琼始终坚信“传统工艺遇上数字技术,才是活态传承的未来”。她将前沿科技融入教学实践,让知识传递突破时空与形式的限制,打造出一批“会发光”的课堂。代表性成果教学能力与赛事指导双丰收荣获教育部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微课大赛一等奖、教育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广东省教学能力竞赛二等奖;指导学生拿下2024年广东省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打破上一年度国一团队的垄断。 创新课程引发行业关注:在第七届全国青年教师“金教鞭”比赛中,她的《植物染制作时尚小礼品》课程现场互动热烈,评委与观众跟着体验丝巾创作;开发的陶艺3D打印课程,让听障、视障学生通过振动反馈和泥土手感感知塑形,被赞为“有温度的科技教学”。廖琼的课堂从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技术+场景”的深度融合: 用VR技术还原高温珐琅制作技法,让学生“沉浸式”学习危险工艺; 紧跟AIGC趋势,将AI工具转化为简单易懂的微课内容,降低学习门槛; 在“3D饰品设计工作坊”中,引入企业先进技术与流程,带领学生以“准设计师”身份参与项目,实现“教学与行业无缝衔接”。 她常说:“科技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让教育更公平、更生动的桥梁。”正是这份理念,让她的课堂既充满科技感,又饱含教育温度。

222

大爱扎根教育:从校园到乡村,让知识与温暖“传”下去 “教育不止于课堂,更在于用真心连接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作为党员教师,廖琼将“大爱”融入教育实践,从校园育人到公益帮扶,用行动诠释“党员的责任重于泰山”。代表性成果 - 公益助残与乡村振兴双见效:带领学生为残疾人开发手工艺产品45类,捐赠金额达2.5万元,全部用于海珠区残联助残活动;在清远寨岗瑶族村推动非遗竹编产业化,策划扎染、瑶银等工艺融合项目,获团省委优秀案例。 非遗传承与劳动教育共落地:策划“装饰挂件设计与制作”课程,获广东省劳动教育成果二等奖;以《潮流玩具设计创意》摘得广东省美育基本功大赛设计类一等奖,让非遗与美育在课堂中生根。先进事迹 在清远寨岗瑶族村寨,廖琼握着残疾老人阿婆的手说:“咱们把竹编小鸟变成金凤凰。”为了这句话,她带着学生驻村调研竹林资源,向老艺人请教竹编技艺,与合作社商量产业化路径。当项目获团省委认可时,她正因连日劳累住院治疗,却在病床上继续修改方案:“乡村的孩子需要机会,非遗文化需要传承,我不能停。” 在“百千万活动”中,她走进千年瑶寨,给留守儿童讲剪纸故事、教3D打印笔使用、带他们用AI画卡通画。有孩子说:“廖老师的课像魔法,能让纸变成花,让想法变成画。”而她总说:“这些孩子眼里的光,就是我坚持的理由。”

党员初心领航:把党性融入育人,以责任书写担当作为支部副书记,廖琼始终以“党员身份是责任”为准则,将党性修养融入专业建设与育人全过程。她创新建立“443工作法”,带领党员开展集中学习、谈心谈话,在2020—2024年双高建设中,作为骨干教师高质量完成“建设人才培养高地”30项任务;担任班主任时,深夜巡查宿舍、调解矛盾、疏导学生心理,被学生称为“最靠谱的廖姐”。 工作以来,她先后获评“优秀共产党员”2次、“优秀教师”3次,指导学生获奖20余次。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我是党员,也是老师,既要教会学生技能,更要教会他们‘向上生长’的力量。” 从科技课堂到乡村小路,从赛场金奖到公益一线,廖琼以“艺心”守教育初心,以“党心”担育人使命。她用科技为职业教育注入新动能,用大爱为学子铺就成长路,真正做到了“执信息创新之笔,绘教育未来图景;怀公益匠心之热,暖万千学子心田”——这便是新时代党员教师的生动写照。


责任编辑:郭丹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科技为笔绘教育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