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育服务创新实践纪实——以“早临床、强科技、铸人文”赋能护理人才培养
2025年1月至2月,贵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以下简称“团队”)立足教育服务核心使命,联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骨科、烧伤整形科,聚焦“早临床、强科技、铸人文”,创新开展“零距离守护生命““骨科护理新苗成长记”“跨国协同育仁术,无界实践筑匠心”系列实践项目。通过构建“临床筑基、科技赋能、人文引领”三维联动的育人体系,探索护理教育服务改革新路径,为培养新时代复合型护理人才提供示范样本。
临床筑基:以实践为梯,贯通能
力进阶链条
团队以“早期临床介入”为突破口,推动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实现学生从“知识储备”到“临床胜任”的跨越式成长。
场景浸润,加速职业角色转化。重症医学科项目中,13名低年级学生以临床跟岗制深度参与重症护理全流程,从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到协同急救团队处置突发状况,直面高强度、快节奏的临床实战环境;骨科项目中,学生通过“观察-提问-记录”三步法,在病房开展风险预警评估,参与制定老年骨折患者个性化护理方案。烧伤整形科项目中,学生轮转于门诊接诊、手术室配合及病房管理等场景,系统性体验多学科协作的复杂性与专业性。
技能淬炼,筑牢专业根基。重症医学科以“瞳孔对光反射灵敏度”“末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微观察指标为切入点,培养学生临床评估的精准性;骨科创新采用逆向示教法,通过学生自主演示操作误区、小组互评纠偏,强化石膏固定、助行器适配等技能的操作规范性;烧伤整形科依托高仿真模拟人开展缝合打结分层考核,结合虚拟病例系统训练应急决策能力。
价值内化,培铸职业信仰。重症医学科项目中,学生亲历危重患者救治过程,在生命守护中深化“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认知;骨科项目中,通过为老年患者设计防跌倒干预方案,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照护理念;烧伤整形科以双语人文关怀实践为载体,引导学生领悟跨文化护理的伦理内涵与全球价值。
科技赋能:以智慧为翼,重塑教
学形态
团队协同附属医院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护理教育,构建虚实互补、理实一体的智慧化教学体系。
技术创新拓展教学维度。重症医学科引入体外膜肺氧合设备实操教学,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掌握高级生命支持技术;骨科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将医学影像数据转化为可视化骨关节模型,直观解析手术导板精度控制要点;烧伤整形科开发跨文化护理虚拟仿真系统,模拟跨国医疗团队协作场景,强化应急响应与跨文化沟通能力。
教学模式迭代升级。重症医学科采用“临床案例回溯教学法”,通过复盘真实抢救案例,培养学生临床推理能力;骨科打破传统技能传授模式,以“逆向示教法”构建“试错-反思-优化”的主动学习路径;烧伤整形科建立双语双轨制课程模块,通过中英文对照病例库建设,助力学生突破专业语言壁垒。
科研思维渗透培养全程。重症医学科指导学生建立患者生理指标动态数据库,开展病情转归预测分析;骨科鼓励学生参与老年骨折患者康复路径优化研究,推动循证护理实践;烧伤整形科组织跨文化护理方案设计竞赛,激发学生创新性解决复杂临床问题的能力。
协同服务:以融合为桥,贯通本
土实践与国际视野
团队联合附属医院打破学科边界与地域限制,构建多元协同的教育服务生态。
跨学科协作:医护一体的实践创新。重症医学科与烧伤整形科项目均采用“医护双导师制”,由医生和护士联合带教。在重症抢救场景中,医护协同教学使学生理解“生命支持”的多维度需求;烧伤整形科通过医护团队联合评分机制,强化了学生的协作意识。这一模式突破传统学科壁垒,推动护理教育向“全人照护”转型。
社会服务:联结健康中国与全球共治。重症医学科项目助力危重症护理人才储备培养,骨科项目响应老龄化社会对康复护理的需求,烧伤整形科项目为全球卫生健康共同体输送复合型人才,形成“立足本土需求,放眼全球发展”的双向融合格局,彰显医学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枢纽作用。
未来展望:以创新为擎,深化育
人体系内涵
基于实践成果,团队将持续推进护理教育服务供给侧改革。
拓展临床教学场景。将沉浸式教学延伸至急诊科、社区医疗中心等多元场景,构建“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进阶培养路径;优化“双导师”机制,引入人工智能辅助教学,提升个性化指导效能。
强化科技支撑能力。推广3D打印、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建设智能化模拟实训中心,实现操作考核的精准评估与实时反馈。
厚植人文教育根基。将医学伦理学纳入课程体系,人文素养培养嵌入专业教学全过程;组织学生参与乡村振兴医疗志愿服务,在基层实践中“生命至上”的价值认同。
“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在贵州医科大学党委、护理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教育服务创新为驱动,通过临床实践筑基、科学技术赋能、人文精神铸魂,构建新时代护理人才培养的创新范式。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兼具临床精技、科研素养、国际视野的新时代护理人才,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服务全球卫生健康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