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联建聚合力 人工智能赋能中医药发展
——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学院党支部与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内科第四党支部开展联建活动
为深化党建引领与业务融合,探索“人工智能+中医药”创新路径,2025年5月8日,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学院党支部书记赵文光率师生团队及深圳合作单位代表共21人,赴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与芳村医院内科第四党支部联合举办党建联建活动。双方围绕中医药传承创新、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医学教育及临床实践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话智慧中医未来发展蓝图。
守正创新:党建引领经典中医传承
活动伊始,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内科第四党支部书记、中医经典病房主任颜芳以“中医不是慢郎中”为主题,生动回顾了科室15年发展历程。通过打造全国首个中医经典病房,团队以“古中医理论+急危重症救治“为特色,打破“中医慢效”刻板印象,运用经典中医成功救治数千例疑难危重患者。颜芳强调:“党建引领是科室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通过‘经典回归临床、临床验证经典’的实践,让中医药在急症领域焕发新生机。”
颜芳分享中医经典科发展历程
跨界融合:AI技术助力中医药现代化
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学院党支部书记赵文光分享了学院在“中医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学院依托“新工科+新医科”交叉平台,构建了涵盖中医理论、数据科学、智能算法等课程的教学体系,并与多家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旨在培育能够推动中医药智能化转型的先锋队伍。赵文光表示:“让AI读懂中医辩证思维,是突破技术壁垒的关键,也是党建融入学科建设的实践目标。”
双方针对“人工智能+中医”进行交流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王本友教授则展示了团队研发的“华佗中医药大模型“最新成果。该模型已实现多模态交互,可通过舌象、脉诊等数据智能辅助辨证,其开发的HuatuoGPT在模拟中医诊疗思维、生成个性化健康方案等方面表现突出。王本友提出:“未来将通过模型迭代,构建覆盖‘预防-治疗-康复’全周期的中医AI应用生态。”
王本友分享“华佗中医药大模型“最新成果
激荡思想:共探AI赋能医学新场景
在专题研讨环节,双方聚焦四大方向展开热议:
1.中医科普智能化:利用AI生成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破解中医药文化传播瓶颈;
2.教育模式革新:开发虚拟临床场景训练系统,帮助医学生提前适应复杂诊疗环境;
3.学习效能提升:构建中医知识图谱与智能问答平台,助力学生高效掌握经典理论;
4.临床辅助决策:为青年医师打造辨证AI助手,降低诊疗经验不足导致的误判风险。
医生学参观中医经典科
芳村医院医护代表分享了AI在临床中的潜在需求,广州中医药大学师生则从技术落地角度提出“中医逻辑数字化表达“等解决方案。双方一致认为,中医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亟需建立跨学科协作机制与数据共享标准。
共建未来:党建引领下的长效协作
活动最后,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明确未来将在围绕“中医AI关键技术攻关”“人才联合培养”“智能诊疗平台建设”等领域深化合作。赵文光书记总结道:“此次联建既是党建与业务的‘双轮驱动’,更是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双向奔赴’。”颜芳书记表示:“期待通过支部共建平台,让中医经典‘活起来’,让AI技术‘用起来’,共同守护群众健康。“
此次联建活动以党建为纽带,为中医药智能化发展注入新动能。双方将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为原则,持续探索党建引领中医药现代化的示范路径,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