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在霍家营创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发布时间:2023-06-12 21:47:49

近日,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和霍家营社区签订共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协议。霍家营社区为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提供位于建材城东路东侧,太平庄北街南侧,近1400平方米农耕地,供学院师生开展劳动教育教学实践所用,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造独具特色的高水平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党委根据大学生劳动教育目标和教育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回天治理研究院校社共建机制优势,在深化劳动教育方面出台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为了创立和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苑英科带队,多次与霍家营社区党委书记李宝忠、副书记王云环进行交流和现场勘察,对劳动基地建设提出初步的建设规划,霍家营社区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垫土平地,安装围栏,推荐富有劳动经验的农业指导老师。

经过周密规划,学院党委将土地划片分给学院所属各个学生班级,采用集体组织和自行耕种等多种形式进行田间劳动,学院教工党支部认领示范田,作为指导学生劳动实践和支部实践活动的场所。自4月底以来,学院师生分别进行了6—8次基地劳动实践活动,在基地进行了翻土、平地、施肥、浇水、播种等活动。

师生们纷纷拿起镐头、铁锹和耙子进行劳作,首先清理了土地中的砖头、铁丝、石块等杂物,同时掘土翻地、耙土平地、开挖田垄,在农业指导老师的现场指导下,师生们种植玉米、红薯、南瓜、土豆、黄瓜、西红柿等农作物和蔬菜。

很多同学和老师平生第一次进行田间劳作,他们按照农业指导老师的要求抡起镐头、踩住铁锹、拉起耙子,很多人的手上磨起了血泡。在施肥的时候,很多同学并没有嫌弃羊粪浓烈的气味,用铁锹把羊粪扬到地里,还有的同学用手抓起羊粪,撒到种苗周围。

同学们对田间劳作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他们不怕脏、不怕晒、不拍累,汗水湿透了衣裳,淹到了眼睛,这才明白农民在劳作时,肩上搭条毛巾的道理。

很多同学对田间劳作深有感触。一位同学说,用铁锹翻开土地的一刹那,自己突然有了一种莫名的感动,觉得自己对土地有着一种天然的情感!尽管自己的鞋里灌满了土,但是自己感觉十分幸福。一位女同学的胳膊晒红了,但她丝毫不懊悔。她说,自己从小就认真读书,一直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几次田间劳动让自己认识到,除了读书之外,还有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虽然简单,但是和学习一样,同样充满了艰辛和快乐。一位大四毕业生说,田间劳动为自己认识社会打开了另外一扇窗,从另外一个视角看社会、看人生,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这对自己走上社会有着巨大益处。

同学们普遍认为,从课堂走到田间地头,感受到了劳动的辛勤,也体会到了种植的不易,发觉了播种的喜悦。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成就感满满,也切实感受到一粥一饭皆来之不易,只有尊重每一位辛勤劳作的田间农耕者,爱惜节约每一粒粮食,才无愧于农民的血汗。

通过田间劳作,同学们收获了许多种植的经验,比如一些作物要在垄上种植,要保证作物的健康成长,必须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合理浇水,清除杂草,预防病虫害,这些专业知识与经验,需要向农民借鉴和学习。在劳作中所体会到的不仅是种植的快乐,更体会到了参与生命成长的历程,这种经历是最原始,也是最宝贵的财富。

有的老师出身于农村,干起农活来得心应手,受到了农业指导老师的称赞,他们不仅指导青年教师进行耕种,而且对学生进行指导,有的老师担任着班主任,劳作间经常跑到自己班级的田间地头去劳作。

苑英科说,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霍家营社区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创建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这是一件十分难得的好事。我们要在这块土地上精耕细作,培育师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我们有信心和决心,把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好。

责任编辑:综合协调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在霍家营创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高校列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