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领航,“强电+弱电”驱动,助力能源强国建设
党建领航,“强电+弱电”驱动,助力能源强国建设
高压电信党支部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高压电信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20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人,高级职称14人。博士生导师5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党支部积极开展“强国行”专项行动,专注思政、教学、科研三向发力,聚焦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四项重点任务,持续打造“强电+弱电”特色党建品牌,着力增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示范引领,为中国特高压电力事业及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一、双电凝心、汇聚动能,密织党建联建“辐射网”
(一)抓学习、强根基,筑政治"硬堡垒"
党支部强化政治引领,通过专题党课领学、联学活动促学、课程思政践学,打造立体化党员教育模式。邀请正处级组织员等讲授专题党课3场。打造“新媒体+课堂”双线阵地,开展线上研讨12次。组织“电亮初心”等红色基地实践学习4次,参与党员70余人次。支部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5所高校举办联学周活动,支部党员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专题报告,激发起与会师生勇攀科技高峰、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
(二)建机制、搭平台,绘联建"同心圆"
党支部聚焦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需求,构建电力领域党建共同体。与国网青岛供电公司运维检修党支部、国网武汉南瑞防雷输电党支部等12家单位党组织签署共建协议,围绕电力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方向组建7支党员攻坚团队,邀请国网冀北电力设备部等专家,开展专家诊脉活动9场。形成了支部搭台—企业参与—学科支撑的常态化联建模式,打造了校企联建协同创新路径。
图1 党支部与国网青岛供电公司运检党支部签署党建共建协议
二、科教协同、服务地方,构建教育发展“智慧网”
(一)强引领、汇资源,创育人“新模式”
党支部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组织42名研究生与日本北海道大学、法国索邦大学等10余位国际专家开展研讨,真正实现国际学术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化。组织学生参与“绿色电工新材料及应用”主题论坛,现场聆听中科院材料所、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专家的报告,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20余所高校青年学者深度交流,探索科教融合育人新途径。
(二)拓视野、促交流,扩学术“朋友圈”
党支部积极拓展国际学术交流,推动全球科研合作与沟通。支部协助举办《第二十三期电工技术学会青年沙龙》,作大会报告11人次,其中主旨/特邀报告2人次;支部与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联合举办2025年“电工行业数值建模与数字孪生国际交流活动”,共建国际交流平台,有效提升了党建引领下支部党员科研业务水平。
图2 承办“电工行业数值建模与数字孪生国际交流活动”
三、科研驱动、提效增质,推动成果转化“创新网”
(一)聚前沿、助发展,塑科研“生态圈”
依托党支部丰富的科教资源,开展专题讲座、技能培训及学科发展咨询等多种教育服务。支部聚焦输变电设备安全防御等科研攻关方向,深入国网河南电力公司、河北电力公司等电力企业开展调研活动12次,梳理新能源电力系统与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库支撑;2024年7月以来,赴保定天威保变等企业开展专题讲座及科研交流等活动,提升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二)筑平台、强攻关,绘转化“实景图”
党支部立足电力学科的特色优势,形成了“校企合作—联合攻关—成果转化”的科研链条。支部与国网冀北超高压公司特高压中心党总支开展合作交流,围绕智能电网等前沿领域成立多个研究小组,破解行业痛点。科研成果玄武岩纤维复合横担已在沧州、海口、丹东开展落地应用,效果良好;支部党员攻坚团队与国网电科院就轻质高绝缘复合芯体达成合作协议,2024年12月,完成“基于聚合物空心微球填充的轻质高绝缘芯体技术”的成果转化,首批金额 200万元,建成中试基地,得到了人民日报客户端的跟踪报道。
图3 党支部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开展成果落地研讨
四、校企联合、产业导向,构建产教协同“育人网”
(一)凝双融、重传承,铸科教“强引擎”
党支部深入落实为青年教师配备教学、科研双导师制度,实施教学、科研名师传帮带。支部定期组织开展教学名师课堂观摩、名师精准帮扶等活动,引导支部成员将教学与科研相融合,与教研室共同组织《高电压技术》《储能技术与应用》等专业课集体备课,组织开展青年教师大比武,剖析教学问题、创新教学手段,支部成员获河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等多项奖励,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科教尖兵团队。
(二)强联动、育英才,汇人才“新高地”
党支部深化产教融合,致力于提升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和实践能力。支部依托新型电力系统现代产业学院,加强校企联合,制定专业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探索高校、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多元主体协同新模式。2024年与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科院、云南电网公司等共同建设了实践基地,形成了“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创新应用”的人才培养链条,不断提升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
图4 党支部科研团队与中国电科院高电压研究所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
五、红心铸魂、聚力赋能,擘画未来发展“联动网”
下一步,支部将继续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党员教育体系,筑牢思想根基;持续深化校企协同、国际合作,推动更多原创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产教协同育人机制,为能源强国建设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