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程系“吴仲华”党支部前往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开展红色基地打卡活动

2024-04-21 20:16:12 唐昕 郑子潘

为近距离学习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动力工程系“吴仲华”党支部充分挖掘保定市红色教育资源,于3月16日前往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开展红色基地打卡活动,还原红色历史,宣讲红色精神

图片1.png

行至冉庄地道战纪念馆门前,源自小学课本的有关冀中地道战的记忆就被唤醒了。纪念馆的墙壁上用旧时的断壁残垣和令人心情激荡的文字与图片,将那段峥嵘岁月向我们娓娓道来。

冉庄地道始挖于1938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大举南侵,使冀中人民蒙受了巨大的战争苦难。为了防御敌人的袭击,保存自己,抗御外侮,冉庄一带人民开始挖地洞,最后挖成地道。冉庄地道一般宽0.7至0.8米,高约1至1.5米,上距地面2米多。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顺沿东、西、南、北大街挖成4条干线地道,再由干线延伸出20多条支线,直通村外和周边几个村,最后挖成户户村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长达16公里的地道网。

图片2.png

抗日战争时期,冉庄人民饱尝了日寇的血腥屠杀,经受了血与火考验的冉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暴,奋起抗日,利用地道优势配合武工队、野战军对敌作战157次,歼敌2100余名,其中较大的战役5次,荣获了“地道战模范村”的光荣称号。聂荣臻元帅曾为此亲笔题词:“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是华北人民保家卫国,开展游击战争,在平原地带战胜顽敌的伟大创举。地道战又一次显示出人民战争的无穷伟力。”

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30万平方米,保留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环境风貌。地下保留着当年的地道3000米,现对游客开放1200米。纪念馆展厅占地面积960平方米。

图片3.png

站在这座1959年设立的革命历史纪念馆中,当年发布动员及战斗号令的军号好像还在吹奏热血沸腾的号角,地道战首战告捷县武委会颁发的奖旗好像还在演绎着顺利的笑容。106件藏品,23幅画面,24份照片和复印资料16件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题字、题词,桩桩件件都在为我们诉说着战争的残酷,法西斯分子的冷血;桩桩件件都在为我们歌颂着冀中平原军民的聪明才智、热血冲锋;桩桩件件都在激励着我们为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参观过后,党支部副书记敖馨和带领支部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图片4.png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红色精神的浸润和熏陶下,党员们不仅重温了红色历史,并且深刻理解了革命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与奋斗精神。大家纷纷表示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发扬红色斗争精神,扬“爱国”先锋旗帜。

责任编辑:王圣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动力工程系“吴仲华”党支部于3月16日前往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开展红色基地打卡活动,还原红色历史,宣讲红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