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中国将引领新型全球化

2021-12-30 08:42:43 光明网 刘雪莲

近年来,全球化将如何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性问题。特别是在特朗普政府提出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主张、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人们更加关注全球化的现状与未来。总体来讲,人们关于全球化的认识,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全球化的悲观看法。认为在美国这样的主导性大国采取逆全球化政策,新冠肺炎疫情对整个全球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有很大冲击的情况下,全球化很难再推进,甚至有人提出“全球化终结”的认识。另一方面的看法则比较乐观。认为全球化是整个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很难改变、很难逆转的,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的逆全球化政策不能根本改变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因为整个世界的经济命脉已经紧密联系为一体,世界处于相互依存、整体性发展的状态之中,人们也看到了中国等一些新兴国家在努力地推动全球化向前发展。因此,全球化不仅不可能终结,反而会以一种新的形式继续,人们开始期待一种新型全球化的到来。

一、以往全球化的发展及其特征

回顾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第一个阶段是从1492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是地理大发现以及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向亚非拉国家殖民扩张的时期。这一时期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它基本上是一个单向的军事推动过程。全球化的进程主要是由资本主义国家单向性的推动,而将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强行纳入资本主义发展体系,军事战略发挥着主导作用。这个时期全球化的推进往往是伴随着血与火的军事扩张的,这时的全球化是严重不平等的全球化,充斥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国家殖民式的剥削和掠夺。

第二个阶段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冷战结束,这是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的时期。主要特征表现为:全球化不再是单向度,而是主权国家间交流与合作。虽然这一时期全球化在结构上仍然没有摆脱不平等的性质,但是原有的受殖民压迫的国家开始以独立自主的身份加入国际交往之中,这是一个根本的变化,世界经济得到了恢复和进一步整合。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二战后通过国际货币体系、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世界经济得到了协调和整合。但这个时期的全球化是不完整的,在冷战对抗的形势下,世界经济被人为地分割成计划和市场两个平行而对立的体系。

第三个大阶段是从冷战后开始,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2年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五百周年的大会上宣称:“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时代已经到来”。这一时期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世界经济开始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运行。冷战结束后,占有世界市场1/3的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积极推进改革,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世界各国开始遵从统一的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而进行经济交往,世界经济的整体性开始形成;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全球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全球性国际组织在世界经济的运行和协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冷战结束之后的全球化仍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甚至有人将全球化就等同于西方化。

从以往全球化的主要进程和特征来看,全球化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几个结构性的矛盾,影响着全球化的推进。一是全球化主体结构的矛盾。以往的全球化始终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主体结构上始终是不平等的。二是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实质上就是国家与市场的矛盾问题。国家的自主性与市场的全球性之间始终是一个悖论。三是全球化分配结构的矛盾,以往的全球化以资本逻辑来进行收益的分配,必然导致全球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人们所期待的新型全球化,就是要克服这些结构性的矛盾和问题。

二、新型全球化的特征

所谓新型全球化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新概念,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新兴国家所呼吁和推动的全球化。新型全球化主要是针对以往全球化的结构性矛盾而提出来的,那么新型全球化具备什么样新的特征呢?

新型全球化在全球化的主体结构方面追求平等性。以往的全球化,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单向推动、霸权支配,还是其占据主导地位,都体现出主体的不平等性。随着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新兴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主体地位开始上升,他们希望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单一主导全球化的局面,希望关注新兴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诉求,在未来规则的制定、话语权以及世界贸易交往中能够体现出更多的平等性,这是新型全球化追求的首要目标。

新型全球化要建立与经济全球化相匹配的政治多元化或政治的包容性。我们所说的全球化,首先是经济的全球化。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化在经济领域遵循着共同的规则,实现了经济领域全球性的普遍联系。但是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并不能解决国家之间政治方面的分歧。在全球化中占主导地位的西方发达国家往往习惯用西方的标准来看待世界,将世界分成西方和非西方,从而使世界在政治方面处于一种割裂甚至是对抗冲突的状态。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西方和非西方国家之间在政治方面的冲突性更加显现出来。这种政治方面的割裂性和对抗性与全球化在经济方面的整体性相冲突,形成全球化发展中的悖论。因此,新型全球化倡导政治的多元化和政治的包容性,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潮,只有在政治方面求同存异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稳定与健康的发展。

新型全球化要在分配结构方面实现全球正义。以往全球化都表现出一种不平等、不均衡的发展状态,冷战后人们对全球化的发展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以为全球化的发展可以带来整个世界的共同发展,使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以及每一个人都能够获益。但是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整个世界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造成了世界发展的进一步不均衡。这主要是因为以往全球化的发展主要是在资本逻辑的作用下去推进的,必然带来“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局面。新型全球化要逐步抛开资本逻辑对经济发展的束缚作用,倡导以公平制度和发展逻辑来实现全球正义,以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

三、中国如何引领新型全球化

新型全球化是带着人们美好愿望的、真正解决全球化结构性矛盾的世界整体性发展趋势。为什么说中国可以去引领新型全球化的发展呢?

第一,新型全球化是中国所倡导的全球化,代表了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新型全球化主要是反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霸权支配,反对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平等,特别是反对对落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权利的忽视。世界的发展不可能是发达国家单一的发展,而必然是世界各国整体性的发展。中国等新兴国家所倡导的新型全球化就是要改变主体结构的不平等问题,未来要在主体平等、协调的基础上推进全球化的进程。

第二,中国是推进新型全球化的主要动力。实际上,在整个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一直都存在着两种力量,一种是全球化的推进力量,一种是全球化的抵制力量,全球化都是在这两种力量的相互较量中向前推进的。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政策的时候,中国一直在努力地推进全球化。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中国仍然通过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方式进一步地去开放市场,在美国用“退群”“脱钩”等方式来阻遏他国发展,维护“美国优先”的国家利益的时候,中国在用自己不断开放的市场来维系和推动全球化的发展。

第三,中国有推进新型全球化的制度和理念的基础。实现世界的公平、正义是中国社会制度所一贯追求的价值,中国的制度拥有一套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范式,它尤其倡导平等,反对剥削和压迫。在理念上,新中国从成立时起就主张求同存异,主张政治上的多元化和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中国更是提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民主精神和追求互利共赢去推进全球化。

总之,新型全球化符合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符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总目标。中国努力引领新型全球化是造福世界的事情,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举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并不否认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化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也不想用新型全球化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抗,而是要和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一道,去追求全球正义的实现,共创人类发展的美好未来。

(作者系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陈占洲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新型全球化符合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符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总目标。中国努力引领新型全球化是造福世界的事情。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