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程学院丁瑜教授:以党建引领新能源科技创新 书写“强国行”湖北答卷
在南京大学举办的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培训班上,湖北工程学院新能源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党支部书记丁瑜教授作为湖北省高校代表,围绕“党建赋能科技创新”主题分享实践成果,展现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科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
图1
党建业务同频共振 锻造“双带头人”硬核力量
本次培训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主办,聚焦高校教师党支部政治功能提升与党建业务融合路径,来自全国150所高校的“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通过“理论授课+案例研讨+现场教学”三维模式,系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的部署要求。教育部思政司负责人在开班式上强调:“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要当好党建与业务融合的‘领航员’,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彰显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培训期间,丁瑜教授重点介绍了湖北工程学院新能源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党支部“三融合”工作法:党建与科研攻关融合,设立“党员攻关小组”破解电子铜箔技术“卡脖子”难题,相关技术成果助力企业年产值突破百亿元;党建与人才培养融合,构建“课程思政+科研实践”育人体系,指导学生获“挑战杯”等各类竞赛奖励30多项;党建与社会服务融合,与合作企业联合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流动党支部,推动科技成果在鄂转化应用。
产学研用全链发力 书写科技报国时代答卷
作为新能源材料领域学术带头人,丁瑜教授带领团队攻克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极薄高强高延铜箔集流体关键技术,主持国家新材料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校企联合开发项目20多项,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60多篇,申请专利40多件,参与多项电子铜箔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获省科技进步奖。在培训交流环节,她以“红色引擎驱动绿色能源材料创新”为题作案例分享:“我们通过‘支部建在产业技术研究院上’,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动能”。团队相继攻克极薄锂电铜箔集流体制造技术,大幅提升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突破复合集流体关键制造技术,大幅提升新能源电池的使用安全性;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动力圆柱电池用钢壳取得突破性进展。
丁瑜教授表示,此次培训深化了对“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理解,未来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实施“红色导师”计划,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科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建设“党建+产业链”创新联合体,与电子铜箔等龙头企业共建联合产业创新实验室;三是打造“新能源电子材料科普党建示范基地”,面向大中小学开展科普教育,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科技报国的种子。
“三融合”行动落地生根 构建高校党建新生态
湖北工程学院党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学校以“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为抓手,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体系,学校将深化“三融合”行动计划:推动党建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在学科建设与硕士点建设中设立“党建引领专项”;与孝感市共建多个科技创新中心,打造校地合作新标杆;实施“党员先锋岗”量化考核,将科研攻关、社会服务等指标纳入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
“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既要当好‘科学家’,更要做好‘政治家’” 。丁瑜教授在培训总结中写道,“我们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论文写在工厂车间里,把成果镌刻在产业升级道路上,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高校智慧和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