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区驿站是学生党建的前沿阵地。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学第一学生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深入推进“三全育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学生社区驿站建设,推进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融入高校大学生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全过程。探索党建与学生工作深度融合,提升党的创新理论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形成可示范、可推广的经验。具体做法如下:
做实“两项行动”,畅通社区运行机制。通过开展两项建设、筑牢两大阵地、做实两项服务,实现质效提升。两项建设:一是突出政治建设,推行师生支部“同心同行”计划,做到重要政策及时解读,重要讲话及时学习,重大精神及时传达,引导学生挖掘红色育人元素、赓续红色血脉。二是突出能力建设,拓展“第二课堂”,以“五育并举”为导向,开展朋辈成长沙龙、职场模拟大赛等素质提升活动。两大阵地:一是培根铸魂阵地,开展“非凡十年巡礼”、“礼敬中华赞”等特色理论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做到学思悟贯通、知信行统一,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的创新理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二是文化宣传阵地,利用学生社区物理空间、新媒体平台,打造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浸润式文化氛围。两项服务:一是生活保障服务,推行网格化管理,打通管理服务的最后一段距离,解决网格群众最迫切的需求。二是困难群体服务,建立困难学生党员“一对一”联系机制、解难助困党员示范机制,做好困难学生的常态化联系服务工作。
明确“三方责任”,夯实领导机制。一是聚焦牵头抓总,明确学院党委责任。学院党委领导切实发挥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将党的组织力、执行力、创造力的优势转化为提升社区治理成效的机制优势,领导社区各岗位切实担负起社区日常管理、活动开展、信息反馈、组织建设等方面工作,当好参谋、创新实践、整合资源、示范引领。二是聚焦密切配合,明确社区各岗责任。结合实际,在社区内推行“十岗”治理体系,支部学生党员主动亮身份、社区管理做表率,完善社区楼层长值班制、党员进寝室帮扶制、园区卫生责任包干制等学生自我管理和服务制度,确保各岗位密切配合。三是聚焦积极参与,明确群团组织责任。调动院青协、院团委、社团等群团组织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在社区日常运行、社区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独特优势和桥梁作用,广泛联系学生、真诚服务学生。
探索“四个融合”,强化育人机制。结合新时代育人工作新要求,探索多层次、多维度、多口径、多元素的学生社区协同育人实践路径。多层次融合的实践架构:建立一套多层次的融合体系,调动社区各条战线力量。多维度融合的实践体系:基于“四维联动”工作体系,打造师生深入互动、校内校外联动、党建引领团建、党群携手共建的融合模式。多口径融合的实践内容:打造“党建+”工作模式,师生支部共同推进,从学风建设、专业教育、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各口径激发社区活力。多元素融合的实践特色:将思想引领、价值导向、科学精神、文化塑造、道德修养、法治素养等主题贯穿社区育人活动始终,引导学生在继承中创新协同。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