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红”引领“科技蓝”——建筑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科技赋能纪实
在平安中国建设与职业教育改革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三教”改革为抓手,大力推进科技赋能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在教材建设、师资培养、教法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教材改革:填补空白,构建精品体系
支部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要求,联合全国41所高校、22家企业,共同开发了10部高职建筑消防技术专业系列教材,有效填补了相关课程空白。团队教师担任主编4部、副主编3部,主导多数编写工作。目前已有8部教材正式出版,1部获湖北省教育厅推荐参评“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1部数字教材样章荣获2024年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标杆作品”(最高奖),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精品教材体系。
二、教师发展:强化能力,打造卓越团队
支部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博士一名,近五年组织全院教师开展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培训3次,派出4名教师赴长江工程院参加专项培训,持续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2名教师获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11名教师在湖北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荣获一等奖,4名教师获2024年省赛三等奖。5人次教师担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教师团队累计获批省级及以上课题15项,发表师资建设与消防领域科研论文12篇,2人次获“人人出彩”总冠军银奖,展现出强劲的教学与科研实力。
党总支书记王厚兵同志率先垂范,不仅主持参与市委重大课题四项,还承担社科思想库课题3项,完成党建课题与咨政报告5项,为地方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在支部的引领下,高层次人才科研与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博士张承富承担的市咨政课题荣获一等奖;副教授周文瑞持续开展“送课入企”活动,推动知识技能直达生产一线。同时,支部高度重视就业育人工作,成功申报教育部就业育人项目4项,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构建了“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形成了科研、教学与服务地方互促共进的生动局面。
三、教法创新:虚实结合,推动学做合一
支部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取得教法相关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指导学生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省级奖项10余项。投资1000万元建成国家级“智能建造+智慧消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有效解决传统实训“三高三难”问题。开展“四进”(进社区、进景区、进园区、进校区)场景化教学,与25家单位合作打造“流动的专业课”,推动“五真”教学法(真企业、真问题、真团队、真方案、真应用)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显著缩短学生岗位适应周期。


四、科研创新:专利软著并举,推动技术转化
支部教师积极投身科研与技术开发,近三年共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9项,涵盖工程造价测绘、建筑施工、消防设施等多个领域。2024年以来,团队取得软件著作权20项,包括“建筑工程技术进度展示智慧系统”“建筑施工质量智能化分析管理系统”“消防火灾预警分析采集系统”等,体现了教师在数字化、智能化方向的深入探索与成果转化能力。
五、社会服务:专业赋能,筑牢安全防线
支部牵头成立的“砼心筑梦火焰蓝”志愿服务队,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构建系统化、网格化组织体系。自2021年9月成立以来,已发展注册志愿者2857人,累计服务超4.57万小时。服务队坚持“专业赋能志愿服务”,通过“内训+外导”“理论+实操”“普及+认证”三维培训体系,全面提升队员专业能力。8名队员考取“消防设施操作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消防技术人才。
在副教授阚正武、索耀等党员教师的带领下,师生团队持续深入武当山景区、韩家沟社区、六堰山社区等一线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检查、隐患排查与知识普及宣传,将专业课堂搬到现场,把技术服务送到基层。服务队累计服务居民3万余人次,发放资料2万余份。活动获国家级媒体报道18篇、省市级78篇,荣获2023年度湖北省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优秀单位、十堰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队等荣誉。


支部党员师生积极拓展社会实践的广度与深度,在张伟、杨硕等同志带领下,连续多年围绕“古建保护与非遗传承”“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小流域治理”等主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将专业研究服务于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相关成果三次荣获团省委“挑战杯”三等奖,实现了党建育人、实践育人与科研育人的有机统一。
六、技术服务与培训:精准对接区域需求,推动成果转化
支部积极推动科技赋能社会服务与成果转化。一方面,联合十堰市物业管理协会开展2期600余人次的物业管理师专项培训;协同市消防支队,为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负责人、责任人及网格员开展3期200余人次的高质量培训。近三年累计开展各类社会培训18场,获媒体报道33篇,形成广泛社会影响。另一方面,支部大力推动技术成果面向市场转化,近三年累计承接并完成“东方美境”“十堰大家十里桃源印月台别墅装饰装修设计与施工管理”等16项横向技术服务,实现到账经费61.36万元,切实将专业优势转化为服务区域发展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社会服务与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七、产学研融合:共建平台,攻关城市课题
支部紧扣十堰市“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布局,通过“四联四促四共”党建工作法,打造“红色朋友圈”,形成校地共建、校企共建、支部共建的联建共建热潮。与十堰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签署党建联建协议,围绕城市更新、基础设施提升等重大课题开展深度合作。与市消防支队正式挂牌成立“消防救援学院”,共建实训基地与社会实践基地,实现教学资源与实战资源深度融合。
以张承富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组建科教团队,积极承担教育部等纵横向科研项目5项(经费30万元),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篇,并将研究成果反哺教学,推动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
八、展望未来:深化内涵,赋能发展
面向未来,建筑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将继续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新成立的消防救援学院和消防救援技术专业为契机,深化“校—地—消—社”协同联动,拓展服务范围,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网络,推动志愿服务队伍持续壮大。通过完善制度保障与运行机制,构建“共建联建”协作网络,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效能,为平安十堰、平安湖北建设注入持续的科技与人才动能。建筑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将继续以科技赋能教育,以专业服务社会,在党建引领下书写高校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的崭新篇章。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