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发展、新变化,河北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蓬勃的发展活力,在新时代改革发展浪潮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1次考察河北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探寻这片土地上的红色革命精神印记、乡村振兴生动实践、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智慧城市创新发展,2025年7月3日——7月9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以“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变化”为主题,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2025年暑期实践研修活动。
一、红色革命精神印记篇
研修团队首先走进西柏坡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革命圣地。在这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曾如火如荼地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并召开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精神在此诞生,其核心“两个务必”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精神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在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研修团队亲身体验了地道的神奇。这里完整保留着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环境风貌,老槐树、高房工事、牲口槽等各种作战工事,仿佛将人们带回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先辈们利用地道与敌人巧妙周旋,展现出的智慧和勇气令人敬佩。
在董存瑞烈士陵园,教师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缅怀英烈。他的英勇事迹诠释了革命战士为理想信念不惜奉献一切的崇高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崇尚英雄、成就英雄的生动写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对一切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都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这些红色革命事迹,是对总书记论述的生动诠释,也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二、乡村振兴生动实践篇
研修团队走进了正定县塔元庄村。这个曾是“高产穷村”的华北村落,如今已蜕变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标杆。2013年和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到这里考察调研,为塔元庄的发展指明方向,在总书记的关怀指引与各级政策的精准扶持下,塔元庄村锚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目标,盘活乡村资源、创新发展模式,从传统农业村转型为集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数字经济于一体的活力乡村。如今,高标准的智慧农业大棚里蔬果丰茂,滹沱河畔的旅游栈道上游人如织,村民服务中心里政务办理高效便捷,老人们在文化广场上悠闲休憩,孩子们的笑声回荡在整洁的街道旁。这一幕幕生机勃勃的场景,不仅勾勒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幸福图景,更成为新时代中国乡村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以实干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篇章的生动注脚。
研修团队来到了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这两个曾经因深度贫困而闻名的太行山村,如今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顶风踏雪来到这里看望困难群众,发出脱贫攻坚的动员令。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两村抓住历史机遇,精准施策、奋力攻坚,成功实现脱贫摘帽。如今,它们已成为全国脱贫攻坚伟大成就的生动缩影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板。平整的道路、崭新的民居、兴旺的产业和村民们灿烂的笑容,共同描绘出一幅产业兴、环境美、乡风淳、治理优、百姓富的乡村振兴动人画卷。它们的蝶变故事,不仅是阜平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彩篇章,更是新征程上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新篇的有力印证。



三、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篇
研修团队走进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入了解了这里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曾经,由于开围放垦,森林茂密的塞罕坝变成了茫茫荒原。然而,在党的领导下,林场创业者们不畏艰难,在艰苦的条件下攻坚克难。他们创新“全光育苗技术”与“三锹半植苗法”,大大提高了造林的质量和速度。“马蹄坑大会战”更是使造林成活率达到96%以上,开创了国内使用机械成功栽植针叶松树的先河。尽管后来遭遇雨凇、大旱等灾害,塞罕坝人却从未放弃,从头再来,继续攻坚造林,最终让荒原重新披上绿装。塞罕坝的成功,离不开一代代创业者用汗水甚至生命的浇灌,更离不开“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2017年,塞罕坝获得“地球卫士奖”,2021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


四、智慧城市创新发展篇
研修团队走进备受瞩目的雄安新区。雄安新区作为未来城市的典范,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以“数字孪生”为核心,全力构建创新发展格局。借助全域感知技术,雄安新区仿若拥有无数敏锐的“触角”,实时捕捉城市运行的各类信息。智能协同系统则如同城市的“智慧中枢”,高效整合各方资源,实现部门间无缝协作。数据驱动更是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基于海量数据分析,精准规划城市建设与管理。通过这些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雄安新区构建起现实与虚拟深度融合的未来城市范式,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与河北样本,引领着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河北在革命精神传承、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智慧城市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素材。今后,教师们将把这些宝贵的实践研修经历融入思政课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展示革命遗址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讲述塞罕坝的创业故事、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的脱贫振兴历程以及雄安新区的智慧发展成果,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这些伟大成就背后的精神力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青年中薪火相传,激励更多人投身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责任编辑:思政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