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6日,水污染控制创新团队党支部(以下简称“创新团队党支部”)全体成员以线上视频会议的方式开展了习近平有关“科技创新”论述的专题研讨会。
此次专题研讨会由支部书记廉静主持,要求支部全体党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相关“科技创新”论述开展学习内容分享和心得交流活动。支部成员分别朗读了各自有关习近平“科技创新”论述的学习内容,并纷纷将自身的学习感悟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廉静对高校教师如何实现创新价值和创新驱动发展进行了发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高等院校的青年教师,一方面,我们应积极关注国家环保政策等的动态,牢牢把握住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也要经常深入企业一线“接地气”,了解企业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为企业排忧解难,可以将“个性问题”个别解决,将“共性问题”上升为科技攻关课题等,从而促进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刘春认为,作为环境类专业的高校教师应为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培养优秀人才。习总书记强调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要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等学校加快相关学科建设。我们作为环境类专业的高校教师,要坚决落实习总书记指示精神,努力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三方面积极推进绿色低碳科技革命,特别是在我们的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过程中,要大力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相关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为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李再兴认为高校教师不仅要搞好教学,还要在科研和创新创业指导方面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习总书记指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作为一名大学教师,除了搞好教学工作,应紧密结合社会和行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推广工作;同时还应积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国洁提出高校教师应该增强忧患意识,掌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习近平说,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是最难掌控但必须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之一,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应该越来越增强忧患意识,掌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勇于创新,做到不等待、不观望、不懈怠。
牛建瑞就创新人才的重要性进行发言。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担负培育国家中坚力量的使命,应不断强化自身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才能真正为解决国家卡脖子问题以及为国家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做出一定的贡献。
钟为章对国家给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有了深刻的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科技工作者、规模庞大的研发投入,初步具备了在一些领域同国际先进水平同台竞技的条件,关键是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高校教师,越来越深刻地理解到国家给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越来越大,肯定能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安鸿雪认为作为高校教师,要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努力,做好铺路石和领路人。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所提出的几点希望,不仅仅是对院士们提出的,是对更多的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提出的。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作为高校教师,要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努力,做好铺路石和领路人,让更多的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
张瑞娜对“科技引领时代”进行了解读。习近平指出:“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在努力搞好科研工作的同时,也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让当前的大学生也能保持创新意识,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宁志芳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进行了发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应对许多全球性挑战的有力武器,也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为国家做出贡献,使我国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把科技自主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创新团队全体支部成员在学习和心得交流中,感受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科技创新”的精神要义,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事业的支持和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通过学习,支部成员一致认为在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的今天,我们必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牢牢把握住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需求,促进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