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师支部书记盛鹏程参加国家级职业教育培训基地新能源汽车专业学习培训总结

发布时间:2025-09-23 14:53:38

20258月,盛鹏程以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汽车系副主任、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专业带头人的身份,参加北京理工大学国家级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在长春开展的汽车制造类(新能源汽车)专业带头人培训班。为期一周的培训,内容丰富多元,涵盖前沿理论、实践观摩、研讨交流等环节,在专业视野、教学理念、产业认知等方面收获颇丰,现从培训内容回顾、学习收获、实践应用思考及未来展望几方面总结如下。

一、培训内容回顾:多元维度,深度赋能

(一)前沿理论引领,把握产业方向

培训开篇,北京理工大学专家带来“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前沿发展”课程,系统梳理智能网联技术与新能源汽车融合趋势。从车路协同系统架构,到自动驾驶分级及技术落地难点,清晰呈现行业未来演进路径。吉林大学王军年教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产品概述与技术趋势”讲座,聚焦产业全局:剖析政策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增长逻辑,详解电池、电机、电控核心技术迭代方向,如固态电池研发进展、轮毂电机应用潜力,让我对专业发展底层逻辑有了更深理解。

(二)教学实践研讨,创新育人模式

“名师名匠工作室建设研讨会”系列活动,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搭建交流平台。南相旭讲师分享工作室运行机制,从师资团队培育到教学资源开发,提供可复制经验;学员交流中,各地院校分享“双师型”教师培养、活页式教材开发案例,碰撞出“岗课赛证”融合新思路。“名师名匠论坛”里,陈志军、孔春花等专家的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报告,以及许琼教授“AI驱动教学全周期专业能力提升”课程,更是点亮教学创新灯塔——AI技术如何融入课堂互动、实训考核,重构教学评价体系,为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模式升级打开新视野。

(三)产业实践观摩,链接校企需求

实地研修是培训亮点之一。参观一汽红旗文化展馆、大国工匠工作室(齐嵩宇、刘井泽、李凯军等大师工作室 ),近距离感受民族汽车品牌技术沉淀与工匠精神传承。一汽智能制造工厂观摩,见证新能源汽车从零部件生产到整车装配的智能化流程,理解数字化产线、工业互联网在质量管控、效率提升中的关键作用。“汽车名师名匠成长苑”系列研修,全国劳模杨永修“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讲座,以亲身经历诠释职业教育人扎根一线、深耕专业的价值,更坚定我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的信念。

二、学习收获:认知迭代,能力进阶

(一)产业认知:明晰“变”与“不变”

“变”的是技术与市场: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为引擎,加速重构供应链与消费生态,智能座舱、车网融合服务等新赛道不断涌现;“不变”的是人才需求底层逻辑:企业对“懂技术、会实操、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渴求始终未变,且随着技术迭代,对人才数字化素养、跨领域协作能力要求愈发突出。这让我明确专业建设需紧跟产业“变”势,锚定人才核心能力“不变”靶心。

(二)教学理念:拥抱“新”与“融”

“新”在于教学模式创新:AI技术深度融入,推动教学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如虚拟仿真实训、AI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可破解新能源汽车高端实训设备不足、学员基础差异大的难题;“融”聚焦产教融合深化:名师工作室、企业实践研修印证,唯有深化校企协同,共建实训基地、开发定制课程,才能让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培养出适配企业岗位的“用得上、留得住”人才。

(三)专业建设:聚焦“精”与“特”

“精”是专业内涵深耕:新能源汽车专业需在核心课程体系上做“减法”与“加法”——减去过时内容,加入智能网联、电池回收利用等前沿模块,打造精准对接产业的课程矩阵;“特”是特色品牌塑造:结合学校地域产业资源(如河北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打造“产业学院+特色工坊”模式,培育差异化专业竞争力,让专业成为区域产业人才供给“蓄水池”。

三、实践应用思考:落地路径,精准破局

(一)教学改革:构建“三阶九维”体系

借鉴培训所学,计划构建“认知 - 实践 - 创新”三阶教学体系,融入“AI+产教融合”九维要素:认知阶段,利用虚拟仿真平台开展“沉浸式”技术认知;实践阶段,联合本地新能源汽车企业打造“工学交替”实训链;创新阶段,依托名师工作室,鼓励学生参与企业技术改良、创新创业项目,实现教学过程与产业需求深度耦合。

(二)师资培育:打造“双轨并行”梯队

一方面,选派教师深度参与企业实践(如进驻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跟岗研发 ),积累“真项目”经验;另一方面,引入企业技术骨干、大国工匠担任“产业导师”,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同时,借助AI教学工具培训,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让师资队伍既懂“课堂教学”,又通“产业实战”。

(三)专业对接产业:搭建“双向赋能”平台

以培训中“岗课赛证”融合思路为指引,推进专业与本地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对接:与企业共建“人才订单班”,将企业标准融入课程考核;承办新能源汽车技术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推进“1+X”证书制度落地,让学生在校习得“学历证+技能证”,精准匹配企业岗位需求,同时为企业输送人才的过程中,反向获取产业技术迭代信息,反哺专业课程更新。

四、未来展望:锚定方向,行稳致远

(一)专业建设升级:打造“金专”标杆

以培训所学为基石,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20252026学年,完成智能网联汽车方向课程模块开发,引入AI虚拟实训系统;20262027学年,建成“双师型”教师占比超80%的教学团队,联合企业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20272028学年,力争将专业打造成区域“金专”,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标杆。

(二)产教融合深化:构建“生态”网络

联合本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如电池制造、整车装配、智能网联技术企业 ),共建“产教融合共同体”。搭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平台——企业参与专业规划、课程开发,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辅助、员工培训服务,形成“校--生”三方共赢生态,让专业真正成为产业发展“人才引擎”。

(三)个人成长:做“双师型”引领者

作为专业带头人,既要深耕教学一线,将培训所学转化为课堂创新实践(如AI教学工具应用、活页式教材编写 );更要成为产教融合“桥梁”——主动走访企业,挖掘产业需求,牵头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以“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态度,在新能源汽车职业教育赛道上,与团队携手,为培养“懂技术、有匠心、能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接力奋斗。

此次北京理工大学国家级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的培训,是一次“充电赋能”之旅,让我在职业教育改革浪潮中,清晰看到新能源汽车专业发展的“航向标”与“施工图”。未来,我将以“行者常至,为者常成”的信念,把培训所学转化为专业建设的实际行动,为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新能源汽车专业高质量发展,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升级贡献力量,让培训的“种子”,在育人实践中结出“硕果”!

责任编辑:张立朝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2025年8月,盛鹏程以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汽车系副主任、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专业带头人的身份,参加培训。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