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组织强党建促业务机制研究
导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必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改革创新精神促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强党建促业务,既可以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特色鲜明的路径,又可以为党组织提供动力和抓手,以取得显著成效。
摘 要:高校基层组织既肩负着教学科研的重任,又承担着育人铸魂的使命,是新时代条件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阵地。本研究从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的特殊性研究入手,提出高校基层党组织强党建促业务发展的四个结合,深入剖析了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第二党支部的实践案例,从而探寻高校基层党组织强党建促业务机制,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质量。
关键词:高校;党建;业务;机制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特殊性研究
(一)容易产生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
在高校党组织中,学术氛围相对浓厚。部分教职党员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党员意识不够强,缺乏主体责任意识,组织观念淡薄。对待党建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认为业务是实,党务是虚。而且在高校教师的考核指标和激励机制中,业务指标占的比重要远远高于其他。此外,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没有党建专职人员,兼任人员即教职党员,他们往往致力于学术研究与科研工作,对党务不熟悉,不够重视相关党务培训。部分党建活动只是应付完成上级任务,没有落到实处。总体来看,高校基层党组织容易产生党务与业务相分离,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
(二)党建业务协同难度大
时间不协调,精力不集中导致党建业务协同难度大。高校党组织中,教职党员往往科研和教学任务繁重,而且多数情况下教职党员课余时间不统一,难以寻求一致的时间开展活动,制约了组织活动的开展。据调研,由于课余时间难以统一,79%的高校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的时间为午餐时间及午休时间,多为简短的座谈会。由于时间紧迫且形式单一,导致党建活动容易走过场,过于形式化、模式化,党建活动效果不佳,质量不高,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这种现象更进一步弱化了基层党员对党组织活动的信心。
(三)党建的效果具有较强的影响性
高校党组织中,教职党员为人师表,党建效果可以通过其言传身教和一定的意识影响学生,进而影响整个社会。比如,教职党员对党组织的态度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入党动机,甚至学生价值观的养成。作为信息传播者和价值观的塑造者,高校教师对于大学生价值观以及行为规范起着关键作用,并通过他们影响全社会,具有较强的影响性。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强党建促业务发展中四个结合
相对于一般组织,高校组织承担了繁重且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工作。因而,高校党建工作必须与业务工作保持协同,没有党建指导的业务工作如同失去灵魂,而脱离实际业务的党建无异于无本之末。
(一)党建与教学相结合
教学是高校的核心工作。在高校教学中,党员教师在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不能忽略对国情、国力、国家现状的教育;要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向、教学特色等方面紧贴国家的发展态势,紧跟国家的发展步伐,顺应时代潮流。党建与教学相结合,使得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前沿的内容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对党领导下的科学、教育、文化等各方面成就有更加清晰的认知,有利于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学生增强对国家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以及文化自信。
(二)党建与科研相结合
作为科研工作者,高校党员教师要牢记党员使命与担当,贴近重大社会需求以及党和国家政策导向来选题,并进行研究。既要搞科研,又要抓党建,实现党建与科研双丰收。如当前我国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改革战略内涵丰富,需要不同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将它贯彻到自己的研究工作中。党员教师在进行科研时既可以借鉴其基本理念和思维方法,也可以选择其倡导的研究领域,着眼于解决这一国家战略在有效贯彻和实施中遇到的困难,用创新的科研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三)党建与学生思政相结合
高校基层党组织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依托党建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关键作用。首先,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党日活动、团日活动,学习座谈会、先进事迹分享会等各种形式,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其次,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多鼓励甚至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使青年学生通过具体的活动了解国情、国史,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者,高校基层党组织还可以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红色主题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手抄报、黑板报比赛等,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陶冶情操,培养性情,引导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
(四)党建与教工职业发展相结合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要凝聚民心,关爱、团结、理解职工,为每一位党员教师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只有这样,基层党建才能够赢得群众的普遍支持。首先,将业务培训与党务培训相结合。高校基层党组织注重教职工的相关专业培训,不定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如线上线下交流分享会等,提升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职工的基本素质与工作水平。其次,加强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因地制宜开展学习型党支部的建设,鼓励并支持教职工党员参加业务进修,提升自身能力和学历,从而增强教师的学习力和创新力,为党员教师创造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三、政治整合中的核聚变:H校G学院第二支部党建的基本逻辑
H校G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是新时代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支部成员学历学缘结构合理,党员政治素养高,业务素质强。近些年来,支部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突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立德树人,聚焦主题主线,打造了“小支部、大作为”的学习型党支部特色品牌。而在三年前,支部还是芸芸众生的普通高校支部之一,没有明确的特色和亮点。H校G学院第二支部的蜕变经历了一场包含组织整合、制度整合和资源整合在内的政治整合,并最终形成核聚变反应的过程。
(一)组织整合
高校基层党支部是政治整合进而实现聚变反应的核心,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组织整合。这就需要基层支部结合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与总结,最大程度上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桥梁纽带和战斗堡垒作用,激发教师党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然而,现实情况是由于高校工作性质,业务工作的独立性对政治组织形成了反弹力量,存在着学习形式单一、政治核心教育不完善、思想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对高校组织的政治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组织整合上,G学院第二支部委员以上率下、模范从教,同时勤于督导,不断强化党组织的管理。形成了支部为核心,支委为骨干,党员为重要节点,并延伸到系部职工和学生中的组织网络。完善的组织网络使支部工作机制更加完整顺畅,也强化了党建对业务工作的促进作用,业务工作抓起来更顺手。党支部的有效宣传和强力推动,支委成员的以身作则,支部党员的全力以赴就如同以党支部为中心的核聚变反应一样,形成了由核心到边缘,从党员骨干到一般群众的扩散效应,使得整个支部和系部的面貌为之一变。
(二)制度整合
探索出一条制度化运作的道路,确保形成监督力强、奖惩分明的制度体系,对提升高校党建工作制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党建工作制度要层层细化,责任到人,真正起到引导、鞭策、激励作用。这就需要支部完善并细化工作制度,也需要以党组织为主体的支部成员共同遵守,保障充足长效。在制度整合的过程中,G学院第二支部全面梳理并集中学习了各级党委关于支部管理,党员管理的各项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了宏观和中观制度存在的模糊空间。如针对支部党员学习的问题,进一步细化的制度包括:《H校G学院第二支部学习制度》、《H校G学院第二支部学习笔记管理方案》等。为了保证制度的有效落实,支部进行了多次有关制度的集中学习研讨。将制度落实与党员干部和职工考核结合起来,如联合系部将评优评先、职称推荐等各种激励措施与各种类型的教学大赛、教学研究、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工作等结合起来,促进教学水平提升,使业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通过一系列合理完善的工作制度,促使党建和业务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三)资源整合
组织的资源如同身体的血液一样,其流向往往表征着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工作重点。有效整合组织资源并调节其流向成为影响组织行动成败的关键因素。现实中组织资源容易受到组织惯性和个体利益的束缚,其分布具有分散性、平均化和盲目性的特点,以至于不能实现高效合理配置,并最终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为了达成组织目标,H校G学院第2党支部以有效整合组织资源为突破口,通过党组织核心主导的资源整合和流向调节,推动重点业务工作的发展。具体而言,一是坚持组织资源的流向以事为中心,而不是以人为中心的工作原则,打破原有的专业方向配置资源模式,将资源配置到业务发展的急需的模块中。如系部初步形成以支委成员为核心的三个研究平台,重点围绕公共卫生事业、土地资源管理和地方政府治理等三大领域展开教学和研究,将人财物集中在三大模块。二是根据教学进度和项目要求,充分赋予人财物资源的自由流动权,实现要素的自由组合。三是将资源流动和组合的权力与工作进度的考核结合起来,实现鞭策后进,优胜劣汰。
四、高校基层党组织强党建促业务机制
(一)强党建,聚内核,强化党建对业务的引领机制
党建促业务的关键是党组织在强化核心建设的基础上发挥扩散效应,引领整个基层组织发展。打造一支作风硬、能力强、敢斗争的核心主干队伍是重中之重。这就需要:一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提升组织力和战斗力。高校基层党支部要引导全体党员要认真研习党的基本理论和新形势下的任务,明确斗争的方向和方式,增强支部成员落实上级组织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战斗力。二是应高度重视以支部书记为核心的骨干队伍培养工作。在党支部书记的任免和发展激励上,应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和具体措施,健全党支部书记的培训交流机制,完善个人发展机制。对教学科研组织的党支部以及骨干党员的具体工作进行量化管理、考核,出台相应激励措施和政策,提高党支部书记及核心骨干职位的吸引力和荣誉感。赋予教工党支部书记相应的权责,并通过教工党支部核心的强力引导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和事业发展。
高校基层党组织实现党建对业务的引领机制需要细化到三个层面;一是注重党组织骨干与业务骨干的有效融合性。从实际工作来看,高校基层党组织骨干与业务骨干的有效融合是是实现党建引领业务的重要基础,为此,一方面基层党组织骨干成员要主动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要注重提升部分业务骨干的组织观念。二是构建以党组织成员为核心和支点的业务工作体系。三是建立支部组织工作和业务工作双驱动的工作机制。
(二)有分工,尚合作,理顺党建同业务的聚合机制
有效的分工和合作是党建和业务相互融合的关键。因而,既要明确党组织在基层建设中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也要注意党组织和业务骨干之间的关系。具体来看,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是抓思想、建组织、促核心、管考核,并通过党组织的核心和骨干实现教学、科研等各项具体工作上台阶。分工是基础。要通过党内会议以制度的方式明确一定时期的工作重心和责任分配。合作是工作方式。要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讨、相互通气,实现业务推进过程中的信息对等、资源共享。
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业务聚合机制的落实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党建工作必须落实到实际业务工作中去,不能为党建而党建,更不能走形式、搞过场;二是党建必须尊重业务工作的基本规律;三是在具体业务实施中,党建要注意角色的转化,做好服务生、通讯员和拉拉队工作。
(三)重创新,出实招,探索党建促业务的运行机制
基层面对的矛盾和问题是具体而且多变的,这就决定了高校基层组织在党建促业务发展中必须注重实事求是,善于创新求变。探索高校基层党建促业务机制要注意下列几点:一是要注重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基层支部书记要掌握所在组织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运行阶段、组织成员状况和可控资源等,并根据这些状况选择工作模式和策略。二是要放下架子,广开言路。基层的组织工作要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基本原则,通过各种方式明确群众所思所想,采取更加“接地气”的方式和手段推动党建和业务的双向互动。三是要注重不同业务工作中党建和业务融合的方式上的区别,不能生搬硬套一般的方式和做法。
(四)明责任,严纪律,夯实党建对业务的约束机制
夯实党建对业务的约束机制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环节。基层党组织在建设过程中应明确责任,严明纪律,健全考核监督机制,通过有效的考核机制强化对业务工作的监督和指导。这就要求,一是支部成员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坚持正人先正己,勇于追究自身业务不足甚至失职的方面。二是要发扬党内民主,拓宽监督渠道,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对评优评先、师德考核、年度考核、教育质量评优、换届选举、党代表选举等重要活动做好检查监督,做到管理党员与监督党员无死角。确保党支部在意识形态领域不出现任何问题,确保所有党员不出现违法违纪、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师德师风等问题,真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良好的党风促进教风学风建设。
文章发表刊物封面
文章发表刊物目录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