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理工大学教工第二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河北省多地开展社会实践调研,将课堂延伸至田间地头、社区街道,通过实地调研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的鲜活案例,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值得一提的是,由支部教师指导的四支学生团队凭借相关调研成果,在第九届全国案例大赛中斩获调研报告三等奖,展现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育人成效。
赵艳霞老师指导研究生深入调研河头老街的华丽转变,聚焦文旅融合的创新治理实践,分析其从“煤河记忆”到“盛唐文化”主题转型的成功经验,并总结运河唐人街项目因基础设施薄弱、业态单一等问题的失败教训。该调研报告以“成败双案例分析”的独特视角和扎实的田野调查,为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图1 河头老街的“盛唐新梦”
李娟老师和田宝柱老师带领学生走进西胡各庄村养老小食堂,实地考察其“政府补一点、个人出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志愿者奉献一点”的运营模式。通过访谈村干部、志愿者及就餐老人,师生们深入剖析该模式如何破解农村养老“最后一公里”难题,并针对政府补贴不足、志愿者管理机制待完善等问题提出优化建议。
图2 滦南养老小食堂的“四个一点”创新实践
王颖老师和张会琴老师带领学生以找赵新庄村鲜桃产业转型为样本,调研驻村工作队如何通过党建引领、产业链延伸、农旅融合实现村庄“空心化”到“示范村”的蜕变。学生们参与桃园劳动、走访农户,了解乡村产业发展的痛点和突破点。
图3 赵新庄村的“桃”经济蝶变之路
吴爽师生团队基于天津市调研数字健共体建设,了解“云管理、云服务、云药房、云检查”平台如何提升慢病管理效能。通过对比传统医疗模式与数智化创新,学生们撰写的调研报告聚焦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基层资源整合,以翔实的数据和前瞻性视角,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参考。
图4 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团队参加实战模拟,做赛前选拔预热
此次系列调研活动是华北理工大学教工第二党支部深化课程思政、推动实践育人的重要举措。支部通过“党建+专业+实践”模式,此次四支团队在全国案例大赛中荣获三等奖,不仅是对师生实践能力的肯定,更是党建引领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未来,支部将继续拓展实践平台,推动教育教学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持续推进支部建设发展。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