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升高等教育育人实效

2022-08-14 23:25:15 赵艳霞 郭海育 刘佳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高校是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教育引导师生坚守法治初心、增强法治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党和国家培养出真正守法、懂法、用法、践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提升高等教育育人实效。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价值内涵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十六字方针,标志我国法治迎来了新的历史起点。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用“十一个坚持”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了系统阐述和全面部署。以“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时代课题,“十一个坚持”全面阐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发展作出了独特性、原创性、集成性的突出贡献。

“十一个坚持”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战略部署,即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十一个坚持”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法治思想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高校是这场深刻革命的重要领域之一。依法治校,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教育领域的法治实践与创新,是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提升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意义

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而依法治校,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来治校办学则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育人实效最长久、最深远的治理。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论述深刻、逻辑严密,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应当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挖掘其中蕴含的依法治校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高等教育发展全过程,更好转化为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生动实践。

1、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维护高校发展的方向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重规则、守秩序、明法理、张法治,则是实现我国高校治校办学长远发展的最大保障。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改革发展与稳定的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而具体到教育领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与重要性也愈加凸显,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校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党的教育事业全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崇高实践中,在推进人民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伟大实践中,要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坚持法治思维、规则意识,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应对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推进党的教育事业行稳致远。

2、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促进人民教育权益的压舱石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依法治校,则是促进人民群众的教育权益更好落实。人民的权益需要靠法律来保障,法律的权威需要靠人民来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维护人民的教育权益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推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目标更好实现的有力法宝。当前,人民群众对多元化、个性化、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的需求更加强烈,坚持在党的教育事业中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高校育人水平,推动实现高校依法治校与教育改革同频共振,促进我国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

3、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挥棒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坚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快建设现代高校制度、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是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要求,对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积极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职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新时代下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升高等教育育人实效的实现路径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地方高校有着建设应用型大学和培养应用型人才办学层次和办学定位。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刻把握“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在学懂弄通习近平法治思想上努力开创新局、争创一流。近年来,华北理工大学进行积极探索,依托多学科优势,由教务处联合人文法律学院建设法治教育基地,与马克思主义教学部共同实施《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出了一条独具华理特色的改革发展道路。

1、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统领,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必须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的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导向、政治原则和政治道路上,始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以法治凝聚学院改革共识,规范各项学科事业发展规划,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抓好“关键少数”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青年学子能否筑牢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基、能否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之魂、能否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之本,关键要看有没有一支有崇高信仰的教师队伍。在依法治国的重要阵地,高校教师必须带头学法,树立法治思维,加强教学设计,促进依法治教,深挖课程设置法治元素,师生共同坚守“契约精神”。树立正面示范形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思维。

3、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丰富教学内容,抓好“三进三帖”

当前我国的大学生群体对依法治国观念的理解普遍比较浅显,不能够全面、深刻、具体地理解法治建设的深刻内涵,因此,在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体系设置当中,尤其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上,要注重对习近平法治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完善,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专业。充分展现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思想,提高大学生的法制素养法制观念。将法治思想教育与人才培养有机融合,真正做到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逐步实现为高校育人,为社会育才的教育理念。

4、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良好的校园氛围对大学生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的提升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更要注重校园文化阵地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橱窗”功能,围绕“法制教育”“国家宪法日”等主题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等校园活动。充分利用海报、展板、标语等线下方式和公众号、微博、短视频平台等线上方式,充分发挥媒体宣传实效,实现法制宣传教育与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提升学生法治思想宣传实效。

5、创新法治教育方式,抓好法制教育第二课堂

习近平法治思想具备生动的实践特色,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法治思想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尤其是在课堂授课中,要注重启发式教育,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培养法治信仰法治精神。重视法治活动的实践,搭建大学生投身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平台,增强法制教育实效性,同时也要发挥“学习强国”等融媒体的平台优势,形成促进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的多级互动传播转变。


责任编辑:郭海育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教育引导师生坚守法治初心、增强法治自信
    cript>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