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讲故事 | 黄石抗战故事第十三讲

2021-03-28 22:42:48 马付明

大家好,我是湖北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预备党员简艳平。今天,由我来为大家讲述黄石抗战故事第十三讲《吴运铎筹款助抗日,工友们凑钱表存心》。

吴运铎是我国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是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100位英雄模范之一。他撰写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曾教育了整整一代人。

微信图片_20210312204252.png

1917年,吴运铎出生在武汉市汉阳镇的一个农民家庭。1931年,14岁的吴运铎随家人迁到黄石,成为煤矿的一名学徒,经过自学,当了源华煤矿的电机师傅,为他以后成为兵工专家奠定了基础。1938年1月,新华社记者张明在石灰窑建立《新华日报》推销站,宣传抗日救亡,但是工人大多不识字。吴运铎就主动承担起读报的任务和组织时事座谈会。座谈会上,吴运铎除了给工人读报外,还组织工人们讨论时事。

一次座谈会上,工人们了解到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通电号召民众给八路军捐款购置防毒面具,以粉碎日本侵略军施放毒气的阴谋后。大家纷纷响应,表示要捐款支援抗日。

吴运铎了解到工人的意愿后,连夜印发募捐传单,号召工人捐款。在他的带动下,煤矿工人纷纷从自己每月微薄的工资中挤出血汗钱,凑成10元,15元,寄给《新华日报》转送给八路军总部。

1938年4月13日,《新华日报》刊载了源华煤矿机电股工人的捐款信:为响应朱、彭总司令通电,我们已募得国币10万元,今邮汇上,请八路军作为防毒之用,更为赞助溪谷先生的提议,每月交捐一次,不消灭敌人的阴谋,我们不终止,望全国同胞,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以达到民族解放的成功。

   当时黄石地区的煤矿工人收人低微,每月只有8、9元工资。曲作家冼星海1937年到黄石进行抗日救亡宣传,看到工人们居住的工棚和饮食后,流下了同情的眼泪,可见工人们生活极端贫困,但是工人们愿把身上仅有的一点点钱捐出来寄给八路军,以表示他们对抗敌将士的热爱与支持,充分反映了黄石工人阶级的爱国主义精神。

责任编辑:周树豪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吴运铎除了给工人读报外。吴运铎了解到工人的意愿后。号召工人捐款。煤矿工人纷纷从自己每月微薄的工资中挤出血汗钱。
    相关阅读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