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大学“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服务案例
沿着“太行新愚公”的足迹前行
——河北农业大学“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服务案例
一、案例背景
多年来,河北农业大学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办学方针,紧紧围绕全省特别是太行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进行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推动了山区农业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走出了一条享誉全国的太行山道路。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李保国同志把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毕生追求,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向李保国同志学习重要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2016年5月,学校在全省率先组建成立“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
二、案例概要
三年来,“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以“深化志愿服务,助力扶贫攻坚”为目标,一次次深入到全省最需要、最贫苦的地方去,在广大农村和扶贫工作一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服务队队员下农田,走大山,体民情,解民忧,通过农业技术、民生现状调研,发放政策宣讲、科技普及材料,捐赠图书、文体用品、衣物,引进社会资金,举办专家讲座、科技大集,“一对一”指导农民、帮扶儿童等形式开展扶贫活动。在扶贫志愿服务活动中,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体现出“队伍精”“帮扶准”“时间长”“内容广”四个特点。
三、队伍简介
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由全省“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总队长、党委书记饶桂生担任组长。服务队由学校团委书记任大队长,主管科技和共青团工作的校领导任指导员。各学院团委书记担任分队长,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担任各自分队指导员。
团队在志愿者选拔上注重合理配备,优中选优。既有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又有工作在一线的青年教师,还有专业知识较为扎实的大学生、研究生,优先考虑了优秀党员、师德标兵和学生干部,形成了结构合理的服务队伍。学校共组建“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分队26支,小队122支,目前成员总计953人。其中中共党员511人,教授115人,副教授169人,40岁以下青年教师18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人138人。李保国老师妻子郭素萍,团队重要成员齐国辉、张雪梅,“太行山道路”首批实践者孙建设、谷子林、张立峰等都名列其中。
四、瞄准对象
服务队帮扶的扶贫联系点优先考虑太行山区以及省扶贫重点县、重点村。每一支小队都有重点服务领域,以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技术咨询服务为重点,涵盖山区绿化、产业发展、区域规划、政策宣讲、支教助教、民情社情调研、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内容。
每一支服务队都有固定联系点,分队至少同一个乡(镇)建立扶贫结对关系,小队至少同一个村建立扶贫结对关系。各分队结合自身实际均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包括服务记录、活动考核评价等。做到每月有总结,每学期有汇报,每年度有评比,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在开展扶贫活动前期,各服务队均要走访当地政府和百姓,通过深入了解贫困村发展现状,进一步探究其瓶颈突破模式,探索贫困村脱贫发展规律,总结脱贫攻坚经验,为政府科学决策脱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如:赴平山扶贫典型示范村服务队围绕农业生产、企业经营、建档立卡、贫困退出指标核查等方面进行调研。赴唐县石门乡服务队考察6个村近千亩20多个品种中药种植情况。
五、服务内容
1.充分调研,科技支农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服务队结合所擅长的技术领域,发挥学科优势,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共对接帮扶贫困村105个,涵盖动物养殖、经济林栽培、区域规划、山区治理、产业经济发展等88项帮扶项目。如:赴承德隆化服务队组织春玉米生产技术观摩会,针对承德地区冷凉干旱气候特征向农民介绍适应当地玉米生产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当地玉米生产提供新技术。赴涞水白涧村扶贫队开展长毛兔高效饲养技术推广,为兔场设计饲料配方和免疫程序,到实地进行技术咨询和兔病诊断。赴新乐凤鸣村服务队为当地村民开展花生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现场为农民解答花生种植,病虫害防治等问题。机电学院服务队利用自主研发的设备检测仪,对鸡舍内温湿度,氨气,二氧化碳浓度和颗粒物进行24小时监测,并对舍内建筑构造、通风设施、以及取暖情况进行调查记录。对鸡舍及周边进行实地测量,绘制整体规划图,帮助鸡舍进行整体规划,规范厂区设施和环境。信息学院服务队对当地村干部、小学教师进行了农村干部办公自动化和乡村教师教学信息化技能培训,为当地电子商务农户进行了“智慧乡村”宣讲培训。
2.撬动资源,扶危助困
易县富岗乡的红树莓种植基地是李保国老师生前所致力开发的项目。两年来,李保国老师团队继续“太行新愚公”未竟的事业,一如既往地服务当地,通过助力易县富岗乡红树莓产业基地建设,已逐步实现该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红树莓产业成为当地贫困人口快速脱贫的有效途径。今年6月,经过前期针对易县富岗乡双合庄村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深度调研,为切实提高被帮扶户自身"造血"功能,通过家庭养殖业发展使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在郭明义爱心团队的支持下,我校师生将村民需求的55只羊、200只鸡送到了百姓家中。
人文学院服务队在涞源中庄乡扶贫活动中,结识涞源身患重病的5岁女孩韩迎奥,三年多来先后看望韩迎奥8次,捐款4000余元,并一直同其家人保持联系,关注她的病情。同时,积极联系社会爱心企业为中庄小学捐赠10万元修复操场。现科学院分团组织号召12个团支部每个团支部轮流自发为承德女孩王静捐助200月生活费,直到帮助她顺利完成学业。
3.建立对接,长期帮扶
为使扶贫志愿服务活动更加注重连续性,服务队或在当地建立服务基地,就实践地的扶贫需求开展长期帮扶;或同服务地中小学达成共建协议,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助一”帮扶对子。如:林学院和果农达成长期定点精准帮扶协议,周期性进驻农田,为果农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疑难杂症答疑解惑,制定科学的管理与栽植方案。在李保国老师团队原有扶贫基础上,继续选拨种植能手进行系统培训。商学院在易县建立“双实验基地”,开展为期五年的脱贫攻坚典型追踪评价行动。外语学院服务队针对顺平县神南镇中小学英语师资匮乏、教育教学水平不高实际情况,每学期选派队员赴当地开展不少于6次的英语教学帮教。农学院连续对张北小二台开展帮扶活动,为公沟村打水井解决村民吃水问题,先后捐助帮扶了30余名小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园艺学院针对青县大司马村夏季设施管理和蔬菜病虫害防治连年做现场指导,为种梨大户讲解夏季栽培管理技术,赠送《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番茄安全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等图书资料500余册。
各服务队在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基础上,打出“组合拳”,全方位开展帮扶活动。如:赴顺平神北村服务队白天开展果树栽培、蔬菜种植技术培训,晚上在村支部为儿童开展补习课堂。赴唐县上口村服务队20余名师生分工明确,石奉华老师带领队员每天开展10余个小时的山地测量,张立勇老师带领队员进行农村厕所改造宣讲,周大迈教授指导产业规划,田树军和孙少华教授为村民开展了养殖技术培训会。
六、投入成本
学校每年专项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开展科教扶贫工作,支持教授送科技下乡、博士团暑期科技服务、大学生社会实践等扶贫活动。3年来,孙建设、谷子林、张立峰、齐国辉、张雪梅等骨干教师和大学生的足迹遍布我省30多个市县(市、区),平均每年在扶贫一线工作超过300天,新建示范基地2万余亩,推广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500多项次,建立示范村、示范点100多个、示范户500多个,印发科技资料、明白纸150万份,为贫困县赠阅农业科技图书、杂志8000余册,为贫困县乡村引进项目30多个,引进新品种、苗木100多个,直接参与师生近6万人次,仅易县富岗乡,累计到该乡开展技术服务就达430余人次,为贫困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活力。
2018年一年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953名师生先后入村5000余次,完成农业技术推广、民生调研等问卷2.5万余份,发放政策宣讲、科技普及等材料1.6万余份,捐赠图书、文体用品、衣物3万余件(册),举办专家讲座、科技大集百余场,“一对一”指导农民,帮扶儿童近万人。通过线上咨询、实地帮扶等途径保证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全年人均服务时长超过100个小时。
七、服务效果
攻克苹果重茬建园难题成为老树换代的关键,郭素萍和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成员杨双奎等人挑起这副担子,1000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大树苗重茬建果园试验成功。经省科技厅组成的专家组现场检测,采用大树苗重茬建果园技术,果园亩产量高达2881.1公斤,比李保国当年设想的产量高出近一倍,优果率达92%,果实光洁、口感甘甜。我省100万亩老苹果园,若能采用该技术,可为果农增收1000多万元。
在李保国学生、河北农业大学教师张雪梅等人的协助下,易县富岗乡完成了土地治理、道路系统、排灌系统、种植系统、基础设施等的建设,建成了370亩的红树莓种植基地,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好项目。每一名队员都在用知识改变着山区的面貌。张北县黑山堡村的张大爷来信说新品种的种植使得油菜亩产由150斤提高到300斤,土豆亩产由1500斤提高到4500斤,每亩直接经济效益千余元。阜平城南庄镇的李大哥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我们今年的果树没有一点病虫害,全家都高兴坏了。为整合力量,扩大影响力,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借助学校科教兴农中心资源和人才优势,不断争取社会各方力量,加强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三年来先后与中国社科院、中国环科会、全国农学院协同发展联盟、河北省环保厅、河北省妇联等部门合作,共同开展扶贫行动。全体“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成员坚持把实用有效的技术教给群众,把管理创新的经验交给群众,把脱贫致富的门路送给群众,不断深化志愿服务、助力扶贫攻坚。
“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先后被中宣部授予“全国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并荣获“河北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志愿服务组织”“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河北省教育系统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河北青年改革典型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余项。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