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逻辑

2022-02-21 13:21:55 孙肖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党百年奋斗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回顾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在新的征程上,必须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把握时代主题:指引党和人民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党百年奋斗归结为一个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是这一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反映。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我们党把握时代主题、确定中心任务的重要前提。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和转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和发展动力。

把握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时代主题,创立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矛盾,牢牢抓住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及其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科学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并对形成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出理论概括,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新中国成立后,党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形势,对国内主要矛盾作出清醒的分析判断,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其独创性理论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把握中华民族富起来的时代主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基于此,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成了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把握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时代主题,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反映了实践的要求,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全新实践和广阔空间。

回答时代课题:提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强大思想武器

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变化、回答时代课题、引领时代发展,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回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课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客观条件下,以革命的武装战胜武装的反革命,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探索、浴血奋斗,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回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时代课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以后,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

回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课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改革开放后,党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加深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回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凝结时代精华:激发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凝结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伟大的中华文明。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碰撞融合之中,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用“实事求是”概括党的思想路线、用“为人民服务”提炼党的性质宗旨,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凝聚起亿万人民群众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磅礴力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推动形成社会主义新道德新风尚,中国人民展现了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以“小康社会”这一理想生活状态作为战略目标。结合新的实践,我们党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期有机结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既有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又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伟大建党精神”和“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的建党实践以及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创造所展现出来的时代精神高度契合,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进行不懈奋斗而展现的伟大民族精神高度一致,是中国精神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在新的赶考路上,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作者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在新的赶考路上,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