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党支部聚沙公益协会:暑期支教,绽放光彩
注:外国语学院第一党支部与聚沙公益协会共同开展的暑期支教活动正在积极开展,各支教队严格按照行前部署,发挥各自特长,努力践行大学生的青春梦想,为聚沙公益协会服务社会的内容添上重重一笔,使得第一党支部服务社会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一、讲雨来英雄故事,续少年赤子情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2025年7月10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知行合一,青春筑梦”实践队在许昌市禹州市方岗镇朱沟小学开展“小英雄雨来”红色主题教育课程,为四至五年级学生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课程以经典红色故事《小英雄雨来》为主线,通过讲述英雄事迹、学习英雄品质,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实践队成员郭绍琦结合故事情节,着重提炼出雨来身上“智慧、勇敢、爱国”的宝贵品质,通过提问互动“如果是你,会像雨来一样勇敢吗?”“见到雨来,你想对他说什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英雄精神的内涵。课堂通过情景互动、启发式提问等方式,让同学们深刻感悟雨来身上体现的“智慧、勇敢、爱国”精神品质。
随后,实践队员关依桐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家乡英雄精神”为主题,向同学们讲述了禹州籍抗日英雄郑世昌的感人事迹。她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系统介绍了郑世昌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组织领导群众武装、英勇抗击日寇、誓死保卫家园的光辉历程,重点讲述了其在极端艰苦环境下仍坚守革命信念、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
二、青苗聚饺香,同心筑梦长
暮色漫过支教点的青砖黛瓦,袅袅炊烟裹挟着面粉的清甜,在盛夏的晚风里漾开。外国语学院“青苗筑梦队”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启一场以“饺香聚心,共筑青苗梦”为主题的团建活动温情启幕。案板上的面团在掌心翻滚,擀杖下的面皮渐展如玉,滚烫的锅里升腾的不仅是水汽,更是这支年轻队伍日渐浓厚的情谊与凝聚力。
活动开始,队员们便被分为“揉面组”“擀皮组”“包馅组”,分工间却又默契协作。馅料鲜香,混着此起彼伏的调侃与指导,让略显局促的初逢渐渐消融。当第一位队员举着歪扭却饱满的饺子欢呼时,让“青苗”二字有了更鲜活的注解——正如幼苗在春风中相依生长,这群年轻人正以面团为媒,让心与心在协作中紧紧相贴。
当第一锅饺子在沸水中翻滚如银鱼跃波,香气便迫不及待地钻进每个人的鼻尖。有队员带来的家乡辣酱添味,让这一锅饺子汇聚了南北风味,也盛满了五湖四海的牵挂。“这味道,像极了家人做的。”一位队员轻声感慨,话音未落,便被周围“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的应和声包围,暖意顺着汤汁淌进心底。
活动尾声,队员们围坐分享着劳动成果,烛光映着每个人眼底的亮。有人说起支教途中的期待与忐忑,有人畅谈备课计划中的创意与设想。支教路上,唯有团队同心,方能托举起孩子们的梦想。月光透过窗棂,将“青苗助梦队”的队旗照得格外清晰,旗上的幼苗图案仿佛正借着这夜的温情拔节生长。
三、烽火记忆八十年,精神永续启新程
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引导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铭记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2025年7月7日,值此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青禾向阳行支教团队于河南省开封市杞县祁楼小学,成功开展了以“烽火记忆八十载,精神永续启新程”为主题的抗战历史宣讲课程。这堂跨越时空的思政课,不仅将厚重的历史记忆带入乡村课堂,更在孩子们心中点燃了传承民族精神、立志报效家国的火种。
祁楼小学五年级学生通过观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视频,对抗日战争的著名战争和英雄有了基本的认识。随后,支教队员对抗日战争具体背景和内容进行剖析,学生们明晰了抗日战争,内心对国家英雄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备课队员表示:“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坐标上,在乡村的土地上讲述这段历史,传达的精神和意义是无限的。我们希望通过这堂课,让伟大的抗战精神成为孩子们向阳生长的深层动力,真正实现‘精神永续启新程’的目标。”
青禾之行,根植厚土;薪火之传,映照未来。此次“烽火记忆八十载,精神永续启新程”主题宣讲是青禾向阳行支教团队将重大历史纪念融入乡村教育实践的创新探索,将伟大的爱国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巧妙构思。团队以实际行动证明:在新时代的田野上,历史的回响依然铿锵,精神的火炬代代相传,正照亮乡村学子砥砺前行的道路,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青春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