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红引领教育蓝,三维融合育新人——汤雅黎同志典型事迹"

发布时间:2025-07-01 08:39:53

一、人物背景

汤雅黎同志作为学前教育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的党员教师,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党建引领与专业建设同频共振。该同志深耕学前教育领域近十年,主持完成市级党建研究课题及"十三五"规划课题,将党的教育方针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等核心课程建设,担任副主编撰写课程思政特色教材2部,形成"党建+美育"教学范式,充分展现党员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担当。

二、典型事迹

汤雅黎同志以“党建红”引领“教育蓝”,构建了“三维融合”育人模式,将党的教育方针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在课程思政、师德养成、普惠教育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一)课程思政:以文化基因铸魂育人

作为骨干教师支部委员汤雅黎同志“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深度融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婴幼儿游戏活动实施》等核心课程。她以“非遗传承”为切入点,创新设计“三阶递进”教学模式:

一阶——文化浸润: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中,以绘本《奶奶的丝线爷爷的船》为载体,通过非遗纪录片、扎染工坊等沉浸式体验,引导学生感悟“千年纹路中的文化密码”;

二阶——实践转化:组织“亲子扎染手印”活动,将非遗技艺转化为亲子互动场景,推动传统文化“从展柜走向童心”;

三阶——价值升华:在美育实践中融入“守护童心”理念,引导学生理解“教育不是塑造模具,而是点燃火种”的职业使命。

典型案例:2019年,她参与湖北省幼专与湖北省实验幼儿园的校-园联合实践教学活动探索,与团队一起开发基于绘本的创意戏剧探索实践”课程开发,将汉剧、汉服、绘本、扎染等10项非遗项目转化为儿童创意戏剧活动方案,获全国教育案例比赛三等奖。学生反馈显示,95%的实习生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时,能主动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

图片3



(二)师德养成:以红色基因淬炼初心

汤雅黎将“以德立身”作为师范生培养的核心目标,构建“三维联动”师德教育体系:

红色课堂:“学前教育史中的党性光辉”的内容融入日常教学,挖掘陶行知、陈鹤琴等教育家的红色故事,引导学生树立“为党育人”的职业信仰;

实践淬炼:在实习指导中植入“师德观察日记”模式,要求学生记录“发现儿童闪光点”的30个瞬间,通过“教育叙事”深化对“爱心、匠心、敬畏心”的理解;

榜样引领:组建“党员教师示范案例”,指导学生深入托幼一体化幼儿园开展托幼课堂实习实践探索,通过幼儿园民间游戏运动会”活动传递育婴爱幼的传统美德。

典型案例:2025年实习生婷婷在面对“小魔王”抢玩具事件时,运用汤雅黎传授的“观察—理解—引导”三步法,发现孩子抢玩具背后的善意动机,最终将问题转化为“互助小卫士”成长契机。

(三)普惠创新:以党建引领服务民生

汤雅黎积极响应“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号召,探索“党建+社区+教育”服务模式:

资源普惠:研发“低成本高价值”教玩具方案,如用废纸箱制作“情绪小窝”、快递盒改造“故事骰子”;

文化普惠:依托“七彩假期”“三下乡”“助老爱幼”等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强思政育人实效,将精神力量和乡村振兴元素充分结合,引导学生走进农村,通过发挥专业特长,助力贫困山区孩子。

代际普惠:搭建参与校外志愿服务和提升岗位能力的平台,在寒暑假走进乡村、走进社区,为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务工随迁子女等提供志愿服务,推动“一老一小”情感联结。激励幼师学子将远大理想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充分实现人生价值

典型案例:2024年,她指导学生团队在乡村振兴项目的育婴员赛项中,将服务民生、回应照护的理念融入赛项内容,方言童谣、农耕工具转化为幼儿园课程素材,荣获“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湖北省选拔赛——育婴员赛项”荣获湖北省银牌。

三、经验启示

汤雅黎同志的实践探索为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党建引领是课程思政的“根”

顶层设计“筑魂”:将党的教育方针细化为课程思政目标,建立“专业负责人—党员教师—学生骨干”三级责任体系;

红色资源“赋能”:挖掘学前教育史中的红色基因,将传统文化素材融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日常课程,让思政教育“有根有魂”;

实践阵地“固本”:在实习基地设立“党员先锋岗”,通过“红色导师”结对帮扶,推动思政教育从课堂走向实践。

(二)价值引领是师德养成的“魂”

以德立身“明方向”:将“爱心、匠心、敬畏心”纳入师范生培养标准,建立“师德积分制”评价体系;

教育叙事“润心田”:通过“发现儿童闪光点”观察日记、“我的教育初心”主题演讲等活动,将抽象师德要求转化为具体教育行为;

榜样示范“树标杆”:开展“党员教师师德专题报道”,用身边人身边事诠释“四有”好老师内涵。

(三)创新驱动是普惠教育的“力”

资源转化“破难题”:探索“废旧物品—教玩具—课程资源”转化路径,破解普惠教育“缺钱缺物”困境;

文化传承“增底色”:将非遗项目转化为儿童游戏,实现“传统文化进校园”与“普惠教育提质量”双赢;

代际融合“拓空间”:构建“老幼共学”课程模型,推动学前教育从“单向输出”向“双向赋能”转变。

汤雅黎同志以“为党育人”的政治自觉、“课程思政”的创新自觉、“服务民生”的行动自觉,走出了一条“党建红”与“教育蓝”深度融合的育人之路。她的实践证明:当党员教师的初心使命与学前教育专业特性同频共振,当党的教育方针与儿童发展规律深度契合,就能培育出既有专业厚度又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幼教人才,为“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跨越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图片2



责任编辑:刘舒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党建红引领教育蓝,三维融合育新人——汤雅黎同志典型事迹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