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湖北幼专学子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育与体育”赛道斩获双奖
8月31日,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教育与体育”赛道落下帷幕,第一党支部教师同志指导的参赛团队斩获一金一铜的佳绩,刷新了学前专业竞赛的历史纪录。在全国228支顶尖团队围绕“技能水平、职业素养、应用价值、团队合作、创新创意”五大核心考核展开激烈角逐的背景下,学前教育学院团队凭借出色表现,证明了职业教育的沃土上,深耕者必有所获。
当“金奖”响起,他们相拥而泣
“当‘湖北幼专’与‘金奖’这两个词连在一起时,我的眼眶瞬间湿润了。”参赛队员沈天乐回忆起颁奖现场的情景,声音依旧带着难以平复的激动微颤。巨大的喜悦与成就感如同潮水般汹涌澎湃,让她深切地感受到“此前所有的汗水都无比珍贵”。那一刻,队员们紧紧相拥,泪水浸湿了彼此的肩膀,口中不断重复着“金奖,是金奖”——这短短五个字,凝聚了数百个日夜的拼搏与坚守。
这场胜利并非偶然。“教育与体育”赛道聚焦教育与培训、体育与健身服务等领域,要求选手以“真岗位、真角色、真内容”为核心,在真实或仿真职业场景中展现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与专业适配素养。学前教育教师第一党支部教师韩燕及丁雅桑指导的湖北幼专团队在五大维度的严苛考核中脱颖而出,金奖项目更因“将数字化工具与项目方案深度融合”的创新设计,最终在赛场上赢得了评委青睐。
“从3月学院遴选进入卓越创新人才班开始,我们一步一步踏上了征程。”参赛队员伍彬彬笑称。从省赛的初露锋芒到世赛的终极对决,团队经历了日复一日的刻苦努力,清晨,他们通过体能训练唤醒身体,晨会上则细致研讨并拆解岗位任务;白天,长达8小时的实操演练紧张进行,从模拟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流程到教具开发,再到应急问题处理和团队协作的磨合;夜晚,则是复盘反思与稿件修改的头脑风暴时间,他们常常忙碌至凌晨,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训练室。
备赛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自己真正融入幼儿教师的角色,在有限时间内既展示先进理念又体现职业素养”。队员们曾在“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环节屡屡碰壁:设计的活动方案虽流程完整,却总因“缺乏真实情境中的情感共鸣”被指导老师指出“生硬”。“指导老师亲自带我们走进幼儿园,让我们蹲下来观察孩子的眼神、倾听他们的哭声,跟着资深教师学习如何用一个拥抱、一首儿歌传递安全感。”队员回忆道,“回来后,我们推翻了原有方案,设计了新的环节,这成为赢得好成绩的关键。”
“三个精准匹配”的育人实践
“我们团队之所以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最关键在于建立了一套高效协作机制:院长精准引领,教师协同指导,学生深度参与。”学前教育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院长韩燕同志在采访中强调。学院始终锚定“三个精准匹配”目标:精准匹配岗位需求、精准匹配行业新标准、精准匹配场景应用。这支获奖团队是由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强烈的创新意识、高效的团队协作”的师生组成。在备赛过程中,该团队展现出了极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真正体现了心往一处想的凝聚力和持续突破难题的行动力。
本赛道要求选手立足于真实工作岗位,以真实工作角色,展示真实工作内容。韩燕分析,本届大赛的竞赛机制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三大趋势:素养导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从单一技能考核转向“技能+素养”双核能力评价;技术驱动的真实场景应用——要求选手掌握数字化工具的教育转化能力,而非简单操作;产教融合的前瞻性布局——推动产教融合深度赋能行业新场景。以“幼教数字孪生系统”“社区家庭联动模式”等为突破口,构建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新高地。
为此,学校将把竞赛中验证有效的“赛教融合”模式常态化,做好竞赛资源转化,凝练赛教融合的教学改革成果。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做好赛教融合。全面推进“五金”建设,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深入开展“五金+双驻”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改革。
这支团队用一金一铜的成绩证明:职业教育的舞台上,只要心怀热爱、脚踏实地,就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