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制造业是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国内市场需求巨大的国家而言,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实现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必须走制造强国之路,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
新发展阶段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建设制造强国之路。首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实力增强的表现。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规模扩大、发展水平提高意味着社会生产总值增加、人均产值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其次,制造业发展状况是决定一国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强大的制造业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稳定运行,增强本国经济竞争力。再次,制造业发展有利于推动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发展。一方面,制造业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推动服务需求增长,从而推动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制造业规模扩大、质量提高,生产性服务需求会随之增大,由此推动金融、保险、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最后,制造业发展是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制造业门类众多、产业多元,涉及众多技术领域,制造业科技创新有助于推动社会生产率提高,促进国家经济实力提升。但是当前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仍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们需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走好建设制造强国之路。
明确产业结构升级方向,加快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基于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建设制造强国要着重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为此需要明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向。一是着力推动制造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产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壮大,以占据制造业制高点,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做好补链强链工作,推动部分传统制造业尽快摆脱单一产品组装、低端零部件加工的局面,向附加值高的产业高端迈进。三是做好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工作,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坚持开放合作,推动制造业优化布局。建设制造强国需要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秉持开放发展理念,加强区域间、国际间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作。目前我国一些地区产业同构问题突出,地区间产业重合度较高。各地区要突破行政区划限制,从经济区域角度出发加强与相关区域、相关企业的产业合作。通过产业合作促进产业在地区间有序转移、合理布局,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更加完备、布局更加合理,形成区域间错链发展、错位发展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通过制度创新,破除阻碍要素流动的政策和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同时,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尽量减少涉及产业发展的政府审批事项,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水平。在国际上,要在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开放合作,通过资金、技术、资源等多种合作方式,谋求我国制造业与其他国家、地区的合作发展,更好地发挥我国制造业优势,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增强制造业发展能力。制造强国要求制造业在产品研发、工艺、产品质量、科技应用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创新摆在建设制造强国的核心位置,集中精锐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突破重点领域“卡脖子”问题。在重点领域要继续布局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完善用人机制,壮大科技人才队伍,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要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氛围,探索建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大力宣传科技创新的意义,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技创新,并对科技创新者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
推动制造业集聚集群发展,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推动制造业集聚集群发展需要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调整产业政策。要将产业政策着力点放在通过产业组织促进企业集聚集群发展方面,通过修订和调整产业政策,形成政府服务产业、企业投资项目、项目带动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局面。二是加强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支撑,促进工业企业及其相关服务机构、组织向园区集聚、集群发展。三是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强化产业集群与所在区域经济联系。
坚持绿色发展,推动制造业低碳循环发展。制造业特别是一些传统产业如钢铁、水泥、化工等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破解制造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一要着力推进制造业绿色生产。通过多种政策措施促使制造业企业采用绿色低碳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污染。二要推动制造业企业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能效水平。三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其他措施,鼓励符合绿色发展要求、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制造业新业态、新产业发展。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