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党支部

2021-03-31 10:41:36

双创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党支部

转自:上海教卫党建

https://mp.weixin.qq.com/s/e9CB4NzD6b8XbIV8HQsHSQ

 

 

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为《概论》课)党支部现有党员教师11人,平均年龄43岁,其中高级职称教师9名,博士学位教师10名。该支部主要承担了全校本科生公共必修课,即上海市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研究任务。

1

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扎实开展支部建设

《概论》课党支部结合自身学科课程特色,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中心、以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以理论宣讲工作为拓展,将党支部建设落到了实处。支部在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方面,有效发挥了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2016年《概论》课党支部先后荣获华东理工大学“优秀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7年、2018年,支部的微党课先后两次获得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微党课“特色作品”荣誉。2018年9月以来,支部先后获批全国首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建设项目。

2

坚持探索创新,开展精品课程建设

支部党员始终坚持创新引领、攻坚克难,支部党员推动实施课程教学“课联网” 建设系统,以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入式专题化研究型教学”为切入点,使课程建设实现了“点、线、面”的结合。2016年以来,支部所在课程团队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华东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5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6次。2018年《新闻联播》播出“高校思政课改革,让学生更走心”专栏,介绍了华东理工大学“思政课”改革的新举措,采访了支部的相关党员同志。近几年来,支部成员先后在长三角、上海市、华东理工大学等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奖项。

 

3

增强党员身份意识,开展课程团队建设

支部明确要求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专业、职业、事业”之间关系,要明确自己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的身份,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使命感”。近三年来,支部成员先后获得各项荣誉。其中,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3人,上海市“阳光学者”4人。目前,在支部11位党员教师中,有1人承担了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任务,5人次承担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人次承担了部委科研项目;10人次承担了上海市教委科研项目;16人次承担了学校教学与科研项目等。

 

4

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宣讲党的理论成果

作为思政理论课教师,支部党员率先垂范,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服务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理论需求,及时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传达给广大师生。自十九大召开以来,支部党员教师先后讲授题为“不忘初心,拥抱新时代”“十九大报告的传播与解读”“把握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等各级各类宣讲报告,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普遍欢迎。除了面向学校,支部成员还向社会群体开展宣讲。据不完全统计,自2017年10月以来,支部成员共参与各级各类宣讲共计86场次,覆盖人群1.7万人次。

 

《概论》课党支部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在建设“双带头人”工作室和“党建样板支部”周期内,《概论》课党支部将紧紧围绕“双带头人”工作室和“党建样板支部”的建设任务和建设标准,努力“对标争先”,做到“七个有力”。支部将结合自身学科、课程特色,围绕精品课程建设、创新团队建设、理论宣讲工作和制度建设四个重点目标开展工作,总结凝练支部建设的成熟机制、有效办法、典型经验,建成具有可示范可推广价值的“双带头人”工作室和“党建样板支部”,切实把党支部建设成为促进新时代高校事业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责任编辑:上海教卫党建公共号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扎实开展支部建设 《概论》课党支部结合自身学科课程特色。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