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教工支部:
党建引领教学科研,探索科研服务反哺党建新模式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教工支部目前共有14名成员。该支部始终将党建放在首位,坚持党建引领科研和教学发展建设。在支部的统一领导下,教工党员凝聚成一支由青年骨干、学术带头人、社会学领域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老中青相结合,有朝气、党性强、成果好的复合型发展团队。在党建引领下,利用社会学学科的科研特点和服务品质,探索反哺党建的新模式。
1、党建引领教学科研,助力一流学科建设
近年来,社会学支部坚持“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定期召开主题党日活动,强化理论学习,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系列名著,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新发展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经过不断的深化学习,支部积极倡导党员教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结合专业特色及各自研究方向,将十九大精神融入日常教学科研各个方面工作中,开展特色教学科研活动,如深入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一带一路的实施献计献策;积极响应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对中国的乡村基层进行深入研究,共同研讨大城市群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和实施路径。
支部成员参观《长征与遵义会议——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
2、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战略,共筑“美丽乡村”
社会学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脱贫攻坚战略,结合社会学学科特有的实地调研基础,组织支部成员密切联系党外群众积极展开乡村调研,在上海郊区、安徽、江苏和云南等地建立多个调研基地,为乡村振兴献言献策。同时党支部坚持贯彻党中央精准扶贫政策,积极动员党内成员参加云南寻甸和新疆石河子大学的对口扶贫工作,帮助贫困地区攻克脱贫任务,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贡献绵薄之力。
支部组织委员马流辉博士在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
3、党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建有温度的师生关系
社会学支部始终坚持以全国高校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的核心地位不动摇,本着全程育人的理念,在学院首推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作为对社会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性探索,通过为每位社会学专业学生配备一名全程导师,在整个本科阶段进行思想、学业、生活、心理等全方位的引导,实现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规范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相结合。
教工支部和学生支部共建,共同参与乡村建设
4、下一步建设思路与设想
社会学支部将严格围绕“七个有力”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充分发挥社会学学科优势,构建党建研究学习平台,实现党建与科研共生互赢;在不断深化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着眼于教工支部立德树人的核心工作,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坚持立德树人核心地位不动摇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党建工作新领域,充分实现基层党组织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实现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培养支部首创精神,宣传优秀党员和典型事迹,提升基层党支部凝聚力和向心力,对标争先,形成紧跟时代的,创新的、可复制的样板党建模式。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社会学教工支部将围绕以下几方面具体工作展开:
一是全方位构建党建研究平台,助力精准扶贫,共筑美丽乡村。一方面,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脉络、党章党规等基本知识、党务知识和工作方法、优秀党建案例和先进党员事迹,借助社会学系微信公众号、学院网站、主题研讨会等形式开展宣传学习和思想交流共作。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寻找党建研究切入点,结合专业特色,组建党建研究团队,以“当代党建知识和案例数据库”、“经典马克思主义思想”、“全球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最新进展”为等题进行立项研究,撰写研究成果。在初步探索的基础上,实现党建研究的常态化,吸引学院乃至学校更多教工党员加入研究团队,共同推进党建研究新发展。 另一方面,结合学科优势与专业特色和党建研究成果,以科研反哺党建,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服务社会的功能,为精准扶贫提供人力、物力与智力支持;并在对口扶贫和美丽乡村调研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将支部党建地点从大学校园扩展到支部成员科研、支教工作的地点,主要包括上海郊区、安徽、江苏、云南寻甸、新疆石河子等地,实现和主要研究对象、支持对象之间的共建。
二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实现师生共建,完善本科“全程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创建师生联合临时党支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社会学支部将坚守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全面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师风师德评价体系,强化师风师德建设,共建有温度的师生关系。结合大类招生工作背景,进一步研究全面推进本科“全程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实现全程导师全面对接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各环节的基础上,将师生支部联合党建引入“全程导师制+”工作机制,深化与科研项目、科研团队的定向对接和清单式管理,引领基层党建研究,挖掘科研人才,助力学院本、硕、博一站式培养计划。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