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动力工程教师团队入选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船舶动力工程教师团队凭借在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与团队建设等方面的突出成绩,成功入选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船舶动力工程教师团队源自1953年哈军工海军工程系造船科动力教授会,作为我国船舶动力领域重要奠基团队,七十余载始终与国家船海事业同频发展。团队现有成员50人,由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李玩幽教授领衔,聚焦船舶动力工程核心方向,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前沿技术创新。现已成为我国船舶动力领域规模最大、学科方向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主力军之一。团队所在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名单。
筑牢师德师风根基,坚守铸魂育人初心
团队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开展“学习‘时代楷模’杨士莪”“三问说透大先生”等特色主题党日活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传承忠诚报国的使命担当。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将职业行为规范、师德失范案例等纳入教师“必修课”,严把教师引进、考核、晋升关。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获评全国高校“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等荣誉。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团队坚持教授100%为本科生授课,将船舶动力自主研发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获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及案例10余项。构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培养了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行业总师等10余人,就业的毕业生中超过75%投身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成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5项,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数智教育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案例入选教育部及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4人荣获黑龙江省教学名师,指导学生获全国百篇优博论文提名1项。
全面服务国家战略,突破行业关键技术
团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突破船舶内燃机低碳零碳化关键技术,着力破解船舶动力“心脏病”问题。创立船舶振动噪声控制技术体系,成果应用于多型重大装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近五年,新增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40余项,6项成果在中船集团等企业实现转化,团队被评为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
强化产学研用协同,提升社会服务贡献
团队积极推行“1+1+X”行业服务计划,与中船、哈电等百余家企业深入合作,解决多项重大装备技术难题,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超4亿元。依托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年均为兄弟院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中小学生提供培训千余人次,入选交通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优化团队建设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团队坚持把“想的是党、为的是国、强的是军”作为团队建设底色,七十余年深耕船舶动力领域,成为义无反顾地为国家担当重任的主力军。团队现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7人,省部级人才9人,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超44%,形成了一支有热情、敢担当、善作为、能奉献的船舶动力领域科技劲旅。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