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报讯(学生记者 刘旭 本报记者 吉星/文)在哈工大有这样一项特殊的奖学金,它不是由企业或者个人设立,而是源自一个集体——航天学院88级自动化专业全体校友。它以“持续”著称,从2008年至今已经连续颁发了12届,共有102名同学获益,它就是“8841持续影响力”奖学金。
“我们郑重承诺,只要我们还有任何一名同学健在,这项事业就将继续坚持下去!”2019年11月24日,在颁奖仪式上,航天科技集团安全保障部副部长、8841-2班班长王双军校友代表全体74名同学重申了当初设立奖学金的初心与决心,并期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一起发挥“持续影响力”,为哈工大以及更多同学的未来贡献力量。
“我们1988年入学,入学专业是控制科学与工程系自动控制专业,现在叫自动化专业,当时叫4系1专业,简称8841专业。”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8841-2班团支书王平校友介绍说:“同学们都觉得应当为学校、为社会做些事情,就商量着自愿捐赠、共同出资,设立一项奖学金,随后8841-1班的同学们也参与了进来。”
“设立这个奖学金,初衷就是持之以恒、持续影响、持续贡献。我们觉得在有能力帮助别人时,就应该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做些有意义的事。”北京嘉华基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4系原学生会主席李冬校友表示:“每人每年捐资1000元,持续终身,让我们永远铭记自己是哈工大人,永远是8841人,这是我们与母校之间斩不断的纽带。”
每年确定获奖名单后,校友们都会选派至少3名代表前往学校参加颁奖仪式。每次不仅仅是颁发奖学金和获奖证书那么简单,校友代表们还须完成另外一项“任务”——结合各自的人生阅历和成长经验,就在校学子关心的人生规划、学术研究、考研就业等相关问题答疑解惑。颁奖代表们的往返食宿、交通等一切费用均为自理。
“我们衷心希望,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因为这个小小的项目而获得了启发,促进了成长,这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肯定。”8841专业的校友们在哈工大遇到了好老师,度过了美好的学生时代。如今在社会上打拼多年,有了一定的阅历和经验,对于他们而言,帮助更年轻的学弟学妹们,也是在重新审视当年的自己。
在这份初心的驱动下,作为“过来人”,他们对学弟学妹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人说,成功的经历难以复制,失败的经验却更有帮助;有人讲,真正的成功不仅仅是做好喜欢做的事,更要在身处逆境之时做好理应去做但可能不喜欢做的事;有人提出,要认清社会发展的形势,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人建议,踏实求学、苦练本领,把实现个人理想与服务国家社会相结合,将来为国家社会乃至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12年来,获奖的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校友们却始终不忘初心、守望成长。
校友们这份对母校持续关心和热爱的赤诚深深感染了莘莘学子。获奖学生代表刘天博说出了大家的心声:“荣获奖学金是对我们过去一年成绩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我们将来的鞭策。有如控制系统一般,此刻输出的成绩,并不代表下一个时刻有同样的输出。这份奖学金,就像是一个校正环节,促进系统的输出更稳定,更精准,更理想。我们会以此次获奖为契机,继续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不辜负师兄师姐的期望,并且以他们为榜样,严谨踏实,刻苦学习,将来也一定会像他们一样回报母校,回报社会,把爱心永远传递下去。”
在求学期间,在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得到校友们的帮助和熏陶是幸运的。他们高尚的人格精神对同学们来说,影响力也是持久而巨大的。获奖学生代表张秋豪动容地说,我们会向师兄师姐们学习,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传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精神,主动将自身发展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新的起点上创造出更好的成绩,同时把这份爱心永远传承,把这种“影响力”持续下去!
“不急功近利,脚踏实地做好手头的事情,追求长期积极的影响。”联邦快递公司IT经理邓雪松校友是“8841持续影响力”奖学金的发起人之一。奖学金设立之后,他的角色是“基金管理员”,负责每年联络同学募集资金,联络学校确定获奖学生名单、安排奖学金发放、公示资金募集发放账目等一系列工作。
“平凡之力广积聚,持续也能大影响。”2013年,8841专业全体校友向学校捐赠10万元,为纪念母校建校一百周年,今年又捐赠20万元。哈工大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校友总会副会长崔国兰在为校友代表颁发捐赠纪念奖牌和证书时,代表学校对8841专业全体校友捐资助学的爱心善举表示感谢,并赞扬他们坚守一生、持续影响的做法是高尚而纯粹的行为。
立德树人,榜样为先。航天学院党委书记李明江表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虽然这项奖学金并不是学院所接受的捐赠中数额最大的,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其意义深远。‘一直持续下去,坚持一生’,这种精神的价值和力量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全员参与、积少成多、持之以恒,这份信念与决心必将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
“我们是在倡导和传递一种精神,一种理念:感恩与回馈,信念与坚持。”哈工大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8841-1班班长曲铁军说:“学校培养了我们,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回馈母校,表达对母校的感恩之心,也希望这个奖学金能早日去掉年级、院系的‘标识’,有更多的校友和社会爱心人士加入进来,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激励在校的青年学子们发奋读书,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母校争光!铭记学校对我们的培养之恩,在有能力时,及时回馈社会、回馈母校。”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