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中绽放“紫丁香” ——《人民日报》报道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奋斗故事

2021-03-05 18:12:57

  6月6日,《人民日报》以“哈工大有个九〇后学生微纳卫星研发团队 星空中绽放‘紫丁香’”为题,通过文图影音全媒体报道了我校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追逐航天强国梦的奋斗故事。报道全文如下:

       

  夜已深,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园内万籁俱寂。几名学生一边走出卫星技术研究所实验室,一边热火朝天地交流着实验结果,笑声划破了宁静的夜。

  宿舍楼早已关门上锁。“又是你们几个‘小航天’,天天熬夜哪儿来的劲头?赶紧睡觉去。”宿管大爷打着哈欠,将他们“放”了进去。

  这几名学生,都是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成员。他们在做什么?今年2月,一张摄于月球背面、被外媒评价为“最美地月合影”的照片在全球亮相。照片的摄影师叫“龙江二号”,它是伴随着嫦娥四号中继星任务发射到月球的一颗微型卫星。卫星的研制者就是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90后大学生,他们在追逐同一个梦——航天强国梦。

  团队如一块巨大的吸铁石

  紫丁香团队成立于2010年,已累计吸纳了哈工大100多名本硕博学子,来自航空宇航、力学、计算机、通信工程等9个学科。

  学生团队在哈工大双星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哈工大航天学院党委书记李明江回忆道:“当时,嫦娥四号中继星任务的运载能力有100公斤的余量,国防科工局公开征集,哈工大提交的双星方案最终脱颖而出,两颗卫星在2018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中被命名为‘龙江一号’和‘龙江二号’。”

  科研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龙江二号”星务管理分系统主任设计师邱实同学说:“发射关键期,成员们每天只睡两小时,结果‘龙江一号’却失联了。”来不及伤悲,成员们立刻投入“龙江二号”的轨控策略讨论。去年5月25日22时,“龙江二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成为全球首个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哈工大成为世界首个将微小型航天器送入月球轨道的高校。“高强度的实验、不足的睡眠,大家却毫无怨言,这就是梦想的力量。”邱实说。

  “龙江二号”上携带的微型相机的设计师,是团队成员、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大四学生泰米尔:“相当于把相机放到只有橡皮擦大小的空间里,虽然外界评价不错,但照片颜色、校正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1999年出生的黄家和,是目前团队中年龄最小的成员,在“龙江二号”项目中负责卫星数据处理与软件设计。家在广州的他从小就是“航天迷”,读高中时偶然得知紫丁香团队,便踏上了几千公里的求学之路。“团队不会论资排辈,尽管我只是一名大二学生,其他成员从不小瞧我。目前团队正在招新,00后即将加入。”黄家和说。

  团队对成员个人的规划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成员张冀鹞是个典型,硕士毕业后先到一家上市公司工作,可1年后又回到团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这里容易上瘾。”张冀鹞说:“团队如同一块巨大的吸铁石,吸引着每一个航天爱好者扑过来,实现自己的梦。”

  科研灵感在这里生根发芽

  大学生自己动手研制小卫星,还能上天?“当时很多人都觉得是天方夜谭,直到‘紫丁香二号’的成功。”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生韦明川娓娓道来:“紫丁香团队研制卫星始于欧盟发起的QB50项目,该项目于2010年提出,邀请全球高校参与,采用50颗立方体卫星组网。”

  2012年5月,团队设计的“紫丁香一号”立方体卫星方案入选QB50项目,卫星重量仅为2公斤,轨道高度约350千米,用于探索人类尚未深入研究的90至300公里低层空间,于2017年从国际空间站释放入轨。2015年,“紫丁香二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成为我国首颗由高校学生自主设计、研制与管控的微纳卫星。

  今年3月29日,运行两年的“紫丁香一号”圆满完成了使命,而“紫丁香二号”目前仍在轨道上正常工作。“两颗微纳卫星的设计寿命原本只有3至6个月,但它们都非常‘能干’,超额完成任务。”韦明川笑道。

  科研永不止步,最近,少年们正在忙着新的任务——阿斯图微纳卫星的设计与研制。“我们对部件进行了升级,载荷相机的分辨率也更高了,希望它能在明年发射升空。”谈起新项目,韦明川语带兴奋。“创新上没有束缚,还有经费支持。灵光一现的科研点子,在这里得以生根发芽。”张冀鹞也有同感。

  “这是一个全校学生都可以参与的广阔平台,已成为我校复合型航天创新人才培养的一张亮丽名片。在这里,师生之间科研资源共享,进行平等的思维碰撞。”哈工大副校长曹喜滨说:“未来还将吸纳留学生、文科生加入,体现学科的交叉与多元。”

  强大的祖国做后盾

  “我们一直致力于航天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学生自主研发的紫丁香系列微纳卫星受到广泛关注,全世界的无线电爱好者都可以获取和分享卫星的遥测数据。”曹喜滨介绍,“此次《科学》杂志刊登的‘最美地月合影’,图像数据下载就是由学生团队联合荷兰、德国的无线电爱好者共同完成的。”

  “我们也主动敞开大门,向全球开放星上资源,现在有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航天爱好者能够接收到我们的数据。除了南极洲以外,其他大洲全覆盖了。”黄家和很兴奋:“不止一个国家的航天爱好者在视频通话中竖起了大拇指,称赞我们的微纳卫星项目是国际合作的典范。”“我们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做后盾。综合国力的提升才让学生们有了参与航天实践的可能。”曹喜滨说。

  “我们一直教育学生要不忘初心,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这种价值观的培育是潜移默化的。以一流党建带动一流科研,我们计划依托紫丁香团队建立党支部,更加充分地发挥党员在科研攻关中的骨干作用。”李明江说。

  校园内,紫丁香引来不少人拍照留念。此刻,以哈工大校花命名的紫丁香团队成员们,心早已和一颗颗卫星“捆绑”在一起,徜徉神秘浩瀚星空中,探索更多未知的可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人民日报》报道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奋斗故事。哈工大有个九〇后学生微纳卫星研发团队 星空中绽放lsquo。
    相关阅读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