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以党的“两学一做”实践教育活动为主线,不断加强支部各项建设,提高党员自身素质,自觉把党建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会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支部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为学院推进全国重点马院建设、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在全校乃至全省进行党的政治理论宣讲工作中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支部组织制度执行有力,创设了“两点、四度、七结合”的工作机制,使得党建工作与各方面工作相互促进,协调互动。此机制实施以来,支部工作成效显著。
一、“两点、四度、七结合”的工作机制
此机制首先要突出“两点”:做实与创新。“做实”就是立足“标配”,力争“高配”。校、院党委要求党支部必须要做到的各项基础性工作,要扎扎实实、认认真真高质量完成,达到组织要求;“创新”主要是在高质量完成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新时代党建工作要求创新党建工作理念、思路、机制及方法。
其次是要体现“四度”:即有温度、有厚度、有高度、有力度。“有温度”一是党支部的工作要以情动人,深入人心,不断提升支部工作的感染力、吸引力,使得工作做到以情动人与以理服人相结合,提升工作魅力;二是理论学习要把握节奏,与时俱进,冒热气、接地气,提升学习的实效性;“有厚度”主要指:一是要脚踏实地、扎实开展工作,夯实党建基础;二是支部工作要深深植根于教学、科研、学生思想以及乡村、社区等沃土,才能开出最绚烂的花朵,花香四溢,才能在更大的社会层面发挥高校党建的影响力;“有高度”就是作为思政课教师在理论学习、支部建设等方面要走在前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尤其是理论学习要更深入、更全面、更系统,要精读马列经典著作,深入全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提升自身理论素养的基础上,做好“三进”工作,从而达到入耳入脑入心;“有力度”就是要不断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力、影响力,在支部工作中不断提升党员的“四个意识”,自觉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最后要注意“七结合”,即支部建设目标与学科建设目标相结合、组织建设与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相结合、党员日常教育与学生培养相结合、思想建设与学术风气相结合、理论学习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学习注意常规学习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相结合。“七结合”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中介绍。
(一)夯实组织建设,突出政治功能,提升支部组织力
在组织建设中,突出责任落实。作为支部书记,认真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形成了“党支部书记带头做、支部委员分工做,全体党员齐心做”的工作格局,形成了一种“合心、合拍、合力”的做事氛围。组织建设注意“两结合”:
1.支部建设目标与学科建设目标相结合。一是支部与学院行政共同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每年定期组织学科发展研讨会,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明确学科发展方向;二是支部成员全面参与学院的就业、学生培养以及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全国重点马院建设等各项工作。
2.组织建设与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相结合。一是支委会成员由年轻的教学、学术骨干担任,支持带头人进行学科建设;二是支部建设发展与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相结合,在团队内给青年教师配备教学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作为合作导师,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学术水平,引导其快速确立研究方向。
(二)规范制度建设,强化纪律意识,增强支部战斗力
支部高度重视并积极完善支部学习生活等各项制度,重点抓好以下制度:
1.“三会一课”制度,严格做到了支部党员大会每季度召开1次、支部委员会议每月1次、主题党课每月1次,每学期定期开展“党建+”主题党日系列活动,坚持这一制度已经看到明显变化。
2.党支部委员会议事制度。认真落实此项制度,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会。
3.民主评议制度。民主评议是每学期组织一次,以查摆问题,作风整顿为主题,针对党性分析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帐。
4.谈心谈话制度。严格执行党员谈心谈话制度,抓住一切时机,跟党员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以情动人,及时了解支部党员思想动态,加强支部工作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制度建设方面遵循“一个结合”:党员日常教育与学生培养相结合。一是积极组织教师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二是引导党员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敢于亮身份,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地正面引导。例如:支部党员积极响应学院号召,纷纷为患病学生捐款,奉献爱心;党员义务送毕业生离校等,在提升教师党员服务学生意识的同时进一步增进师生感情。支部2名党员获省、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党务工作者,4名党员成为“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的主要成员,5名党员成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宣讲团的主要成员。
(三)强化思想建设 弘扬清风正气 加强支部凝聚力
以师德师风建设和团队建设为抓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开展“党建+师德”学习教育,丰富师德宣传载体。思想建设注意“四结合”:
1.思想建设与教师学术风气相结合。一是将党性教育贯穿于学术研究全过程,引导教师加强科研职业道德建设,坚决遏制科研中的懒惰之风、浮躁之风和学术不端等行为;二是以“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作为切入点,倡导不畏艰难,立足学科前沿。本支部党员获得的科研立项:(1)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建设)1项;(2)黑龙江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择优资助计划项目1项;(3)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基地专项)3项;在国家A类刊物《马克思主义研究》上发表论文1篇。
2.理论学习注意线上线下相结合。为保证学习的常态化、连贯化,除集中学习,还专门开设党员“微信学习课堂”,注意线上线下联动。通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等,有效地加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增强了党员的“四个意识”、“四个自信”。
3.理论学习注意常规学习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学习实践活动:
(1)缅怀先烈 奋勇前行——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共有五项内容:重温入党誓词、朗读烈士家书、参观“抗联密营”、学习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以及高唱英雄赞歌,收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2)创新党课形式。要求每一名党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和两学“即党章党规、系列讲话中”的某一方面准备一个讲座。
4.理论学习与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有效结合。为更好的发挥理论引导的作用,组织了一系列主题活动,例如“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书报告会”、系列主题党日活动——“争做四有好教师”、“积极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供给侧改革”等;二是积极组织支部党员参加学院的教师“大练兵”活动。近年,支部党员获得的奖项有:省思政课教学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校“宁齐堃”优秀教学奖1项、“宁齐堃”教学贡献奖2项;学院教师教学大奖赛三等奖1项、一等奖1项、校第八届“中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1项。
二、未来支部建设目标规划
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支部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党员教师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把立德树人内化到支部和系的建设和管理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推动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相互结合、有机融入,着力提升党建工作的创新力、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把党组织的领导力和组织力转化为推进中心工作的强大动力。
建设目标:为更好的适应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新需要,进一步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战斗力和凝聚力,我们的建设目标是:打造“三个一”,即创建一个“双创”党建实体工作室,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支部组织力和战斗力;打造一个“党建+思政课”党建特色品牌,强化政治引领,提升育人质量和党建工作实效;建设一个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宣传平台,加强制度建设,带动学校教师党支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具体举措:
1.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政治引领,提升支部组织力和战斗力
(1)坚持制度挺在前,以制度执行为导向,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突出政治教育和党性锻炼,强化知行合一,深学实做。将“三会一课”、“党员三日+”(即在党员的“学习日、公益日、政治生日”之际开展活动)等作为党员政治学习交流、工作沟通、党性锤炼的熔炉,不断提升党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2)加强支委会和党课宣讲团建设,支委会成员同时兼任党课宣讲团团长,保证了的核心领导力和工作推动的有效性。支委团结协作,分工合理,制定并落实支部年度工作计划和和党员教育计划。不断完善党课宣讲制度,强化党课宣讲学习力度、“轴心”作用。以党课宣讲为纽带,以点带面,实现全覆盖,充分发挥理论宣讲的影响力。
(3)做好支部党员的思想动态跟踪工作,由支部书记、支委委员和教研室主任作为联系人,以面对面、邮件、微信方式保持联络畅通,关注思想动态,定期向党组织汇报。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党建品牌,提升育人质量
(1)建立“党建+思政课”品牌,健全“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强化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形成支部书记-支委-党员-教师-学生的思想联动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打造思政示范课。发挥文化传承作用,优化内容供给,以教师“供给侧”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引领带动学生“需求侧”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提升。
(2)拓展“党建+创新实践”品牌,继续发扬骨干党员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竞赛的无私奉献精神,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夯实“党建+干部培养”品牌,加强党员党建和业务全面发展的培养力度,为党员提供出国交流、业务培训的平台;在支部中选拔热爱党务工作的年轻业务骨干,组建“见习支委”,重点培养,按照习总书记对好干部的要求标准进行打造,为建设和保障“双创”工作室长效运行储备人才。
3.加强组织建设,创新活动载体,提升支部活力和党建工作实效
(1)设立特色党建工作室,通过读经典原著、党员论坛、观看教育视频片、党建题材展、创新党课新模式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活动。
(2)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宣传平台,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网络自媒体等多渠道进行宣传。
(3)开展“党建+”、“党员三日+”等主题实践活动,结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增强活动的开放性、互动性、实效性和与业务工作的融合度,在活动中亮明党员身份,创先争优。
(4)开展支委谈话、走访等活动,发挥支部的政治团队功能,深入党员、群众、学生,了解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营造“党建之家”的温暖氛围。
(5)“双创”工作室对标联系2个支部,加强沟通、学习和经验交流,带动共同进步、提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