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城市长大的孩子,这是我第一次到共青农场,走进田间地头。在参观学习、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了老一辈垦荒队员的精神品格和优良传统,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永远接续奋斗。”
——实践团学生:于小怡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王婷带领“弘扬垦荒精神,争做时代新人”社会实践团一行15人走进共青农场,围绕党史学习、理论宣讲、民情观察、生产体验、乡村振兴调研等方面开展实践活动,体验农耕甘苦,接受垦荒精神洗礼。

弘扬垦荒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
暑期社会实践团
课程设置丰富
内容涵盖全面
师生边学习边实践
在体验中分享感受
在互动中升华友谊
收获满满 体会丰盈
【关键词:学习+宣讲】
学生们同坐一堂学习研讨,聆听专题讲座,并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走进社区开展宣讲,将自己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感悟送到了父老乡亲身边,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宣告和雄壮交响送进了寻常百姓家庭。





【关键词:生产+实操】
“感觉好意外!基本都是机械化,科技发展不一般。”大家纷纷感叹道。
在青年创业基地的生产车间,隔着透明玻璃,偌大车间大多都是一台台正在工作的机器和管道,工人寥寥无几。学员们走进北青源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和绿珍食品有限公司的就业扶贫车间,穿上工作服,带上防尘帽,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系统了解了“共青酱油”“食用木耳”的加工过程和销售路径,亲自体验和操作了农特产品筛选和分装。“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学生们同工人一起生产劳动,有助增进对社情民情的了解,提振奋斗信心,增加社会阅历。”王婷老师说。





【关键词:田间+体验】
农活体验是实践团特别安排的教育环节,学生们深入基层连队,走进木耳大棚,开展锄草劳作和木耳采摘实践,亲身感受乡土农村。大家带上手套草帽,撸起袖子,俯下身子,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田地上空不时传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等歌声,收获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脸上。
很多学生表示,这是人生第一次干农活,却渐渐对土地萌发了亲切感,也在劳作中真正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意义。






【关键词:研学+打卡】
共青农场,作为由新中国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开发建设的农场,有着浓郁的青年志愿垦荒底色和龙江革命历史印迹。在现场教学中,师生们重走垦荒路,探访现代化农机园,走进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梧桐河抗联纪念馆、宝泉岭机械记忆馆等地参观体验,近距离感受北大荒艰苦创业的不易,沐浴青年志愿垦荒的精神激荡。









【关键词:洗礼+传承】
“告别了母亲,背起行装,踏上了征途,远离故乡……”悠扬的歌声从第一代青年志愿垦荒队员杜俊起老人家里传出。实践期间,师生们集体慰问和访谈了杜俊起和李之雯老人,看着学生们朝气蓬勃的青春面庞,老人家兴致勃勃地讲起了垦荒队员在萝北亘古荒原开垦土地的奋斗故事以及内心无法磨灭的共青情怀。
学生们深受触动,纷纷表示老一辈垦荒队员响应祖国号召,克服一切困难,投身垦荒事业的决心和意志令人钦佩,我们要向他们看齐、学习,继承发扬青年志愿垦荒精神,努力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和圆梦人。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暑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将思政课程“搬”出教室,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到基层,走向社会,在生产劳动、社会服务、志愿活动中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厚植学生为民情怀,增强青年担当意识。既让思政课堂氛围活起来,更要青年学生主动学进去,在建党百年取得的丰功伟绩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