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铸魂,外语传声 ——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之“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
一、背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对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英语教育系教师第一党支部,就是要发挥语言学科优势,以互联网技术赋能,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我们增强国际话语权有信心和底气。新征程上,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这些创新成果将成为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国发展成就、阐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载体。我们将用中国话语,讲述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幸福生活,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英语教育系教师第一党支部,始终高度重视这一使命任务,充分发挥语言学科优势,以“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为切入点,将党建工作与外语教学、科研、文化传播等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切实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推动学科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新成效。
二、做法及成效
(一)做法
1. 强化思想引领,筑牢融合基础
党支部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各项活动,在党建与业务融合中筑牢基础。一是强化理论学习,依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进”试点、《理解当代中国》系列课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等组织师生系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理论本领,激发师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内生动力。二是注重实践养成,组织师生党员参观烈士纪念馆、革命遗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引导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将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融合。三是传承文化自信,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开展“学习新思想,讲好中国故事”主题党日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文化自信专题讲座,深刻理解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探索外语学科更好担负起“第二个结合”的文化使命。
2. 搭建实践平台,创新融合方式
党支部着力搭建实践平台,努力拓宽讲好中国故事的新途径,在党建与业务融合中创新方式。一是定期举办“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大赛,赛程设置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鼓励学生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语种讲述中国发展成就、阐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切实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文化自信,每期学生参与率达95%以上,提交参赛作品1320份。二是积极组织师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外语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时长达5000多小时。为黑龙江党史馆、哈尔滨音乐博物馆、我校校史馆志愿承担英文讲解任务,为“哈夏音乐会”、哈尔滨音乐学院、哈尔滨大剧院、黑龙江省档案馆等展会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外语翻译服务年均50余次,为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龙江全球推介会、国际博览会、哈洽会、国际冰雪节、国际大米节等大型活动提供语言和志愿服务年均20次。国际冰雪节期间组织学生志愿者为外国游客提供导游翻译服务230余人次,充分介绍了当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与发展成就,展现了中国人的良好热情形象与鲜明的文化魅力。三是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重要抓手,深入挖掘外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中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外语教学中,努力建设外语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让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了解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培育与党同行的外语人。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融合保障
坚持对党员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把好方向之舵,领好前进之航。一是注重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教师党员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勇挑重担、积极作为。设立教师党员示范岗,激励教师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二是不断提升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业务培训、教学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将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理念贯穿于教学和科研活动中。
(二)成效
1.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系列活动,让学生的外语表达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增进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学院“一米阳光”志愿服务团队2022年荣获全国志愿服务铜奖,学院四次获得“全国活力团支部”,2023年度一名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2022年度一名学生成功申请哈佛大学研究生,学生参加“外研社 国才杯”口译、演讲国家级专业类比赛,年均获奖30余人次。在“外研社 国才杯”辩论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在“21世纪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融合保障
坚持对党员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把好方向之舵,领好前进之航。一是注重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教师党员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勇挑重担、积极作为。设立教师党员示范岗,激励教师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二是不断提升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业务培训、教学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将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理念贯穿于教学和科研活动中。
(二)成效
1.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系列活动,让学生的外语表达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增进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学院“一米阳光”志愿服务团队2022年荣获全国志愿服务铜奖,学院四次获得“全国活力团支部”,2023年度一名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2022年度一名学生成功申请哈佛大学研究生,学生参加“外研社 国才杯”口译、演讲国家级专业类比赛,年均获奖30余人次。在“外研社 国才杯”辩论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在“21世纪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三、启示
1. 坚持党建引领是关键
党建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统领,只有坚持党建引领,才能确保高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工作贯穿于业务工作的全过程。
2. 找准融合切入点是重点
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需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才能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党支部以“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为切入点,将党建工作与外语教学、科研、文化传播等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既符合学院的专业特色,又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服务龙江发展需要。
3. 创新融合方式是动力
在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过程中,要不断创新融合方式,丰富融合内容,提高融合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可以通过举办主题活动、建设实践平台、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为师生提供更多参与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机会。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融合的渠道和空间,提高融合的效率和质量。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
师资队伍是高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重要保障。要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实践。同时,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英语教育系教师第一党支部将持续深化“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品牌,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提升融合质量。同时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党建与业务融合多元发展之路,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传播中国文化、推动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共同书写新时代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精彩篇章。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