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硕果始于奋斗——记安徽省优秀毕业生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2017级研究生常振鑫

2021-01-18 17:51:44

一、基本信息

性    别: 女

导    师: 李瑞君 

政治面貌: 共青团员

专    业: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培养类型: 硕士研究生

人生寄语: 仰望星空,更需要脚踏实地

二、参与或主持课题情况

2017.01-2020.04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深宽/径比MEMS器件3D纳米测量探头理论模型及关键技术(国家级)

2019.01-至今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三维微纳米接触式探头系统动态测量不确定度建模与评定方法(国家级)

三、论文发表情况、发明专利情况、社会实践信息

论文发表

[1] Li R J, Chang Z X, Lei Y J, et al. A low-frequency micro accelerometer based on three-lobed leaf spring and a focus probe[J]. IEEE Photonics Journal, 2019, 11(1): 1-12. 

[2] 李瑞君, 常振鑫, 雷英俊, et al. 基于DVD光学读取头的悬臂式低频加速度计[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 55(2):10-17

[3] Li R J, Lei Y J, Chang Z X, et al. Development of a High-Sensitivity Optical Accelerometer for Low-Frequency Vibration Measurement[J]. Sensors, 2018, 18(9): 2910

[4] Chang Z X, Li R J, Lei Y J, et al. A low-frequency accelerometer for micro-vibration[C]//Twenty-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Technology,2018.

[5] Lei Y J, Li R J, Chang Z X, et al. Design of optical accelerometer using four-quadrant photodetector[C]//T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recision Engineering Measurements and Instrumentation.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s and Photonics, 2019, 11053: 110534R.

四、其他学术活动情况或获得荣誉情况

2017.11    获合肥工业大学学术交流年会论文二等奖

2018.10    参加第22届机电一体化技术国际会议(ICMT2018)

2019.10    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17-2020  三次获得校一等奖学金

2020.05    获安徽省品学兼优毕业研究生

青春之硕果始于奋斗

光阴荏苒一挥间,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在合肥工业大学,我度过了人生最青春最纯真的七年,在今后的漫漫长路中,这七年时光将永远是我的美好回忆,它是我生命的一个里程碑,记载着我的一段最为美丽和宝贵的人生。

巩固专业知识,探索科研奥妙

遥想初入大学校园时怀揣的青春和理想,历经徘徊与彷徨,终不忘初心始终,摆脱沮丧,勇往直前。从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到以优秀的成绩完成国家级大创,本科的学习和锻炼,逐渐坚定了我探索求知的信念,在获得攻读本校免试研究生资格后,大四我便提前进入实验室开启了科研生活。

初到实验室的我激动又兴奋,对科研工作充满了敬畏与好奇。为了解国内外前沿新知,锻炼英文阅读能力,首先给自己定下了查阅一百篇相关领域外文文献的目标。一开始由于对检索关键词把握的不准确,不懂得看摘要,查找文献的效率非常低。但对知识的汲取就应展现出水滴石穿的恒心与坚持,渐渐地,我对专业领域的词汇和原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便迅速收集到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而在文献的学习中也是极其枯燥的,语言的限制加上专业知识的不足,导致我很难理解文章的方法和理论。于是我反复提醒自己戒骄戒躁,踏踏实实,一遍不懂就多看几次,直到理解消化,经过反复思考终于豁然开朗。这个过程虽然乏味,但却让我了解到了相关领域的各种创新方法,拓宽了思维视野,甚至给予了我许多灵感启迪。大量优秀文献的阅读工作对我后期撰写论文也大有裨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过知识理论的沉淀,科研的方案与设计进入了实施阶段。尽管前期的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实验过程中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开始错误的安装了外观一致的偏振分光棱镜和非偏振分光棱镜,实验现象和预期结果出现了巨大反差,经过逐个元件的仔细排查才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科研过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尤其对于微纳米级别的检测,传感器的线性检测范围仅有几个微米,初始化的调节需要耐心、经验、手感。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将自己沉浸在实验室中,不间断的调节和体会,最后终于能信手拈来的调节到理想的位置。在科研探索中遇到的问题远不止于此,但在这些过程中也逐步培养了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拨云见日,云散月明。科研的奥妙就在于一次次的试错和失败后,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喜悦与成就感。功夫不负有心人,研究生期间对自己保持高标准严要求,科学研究也积累了一些成果:发表SCI论文2篇,校定核心(EI)论文1篇,EI收录会议论文1篇,连续三年获得校学业一等奖学金,并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安徽省品学兼优毕业研究生等荣誉。

丰富学术阅历,提高眼界格局

"科学扎根于交流,起源于讨沦",历史上重要的研究发现皆离不开思想交流与碰撞。作为当代研究生,要努力做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也要承担起向世界说明中国文化、中国学术、中国文明的责任。

研究生一年级时,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听取了其他同学的课题演讲,分享了自己的课题成果。学术的交流扩展了视野,也启迪了许多创新思路,我也荣获了学术交流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在2018年,我有幸参加了在韩国济州岛举办的第22届机电一体化技术国际会议,见识了国际上精密工程领域诸多杰出学者的风采。在听取了多场主题大报告后,领略了著名学者认真的治学态度也学习到了不少学术研究的策略思路。尽管研究方向各有所专,但策略思路和成功过程都是相似的,重要的研究思路一定来自于需求,成功的过程莫过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会议间隙,我吸取学习了其他报告的宝贵经验,不断的熟悉和完善演讲稿,为了避免出现听不懂英文提问或回答不清的情况,尽我所想罗列了二十几个与会人员可能感兴趣的问题。由于准备充分,我自信从容的完成了个人汇报,对与会代表提出的问题也给出了流畅清晰阐述,起到了很好地交流作用,而我的论文最终也收录到了大会论文集中。

诚然,能参加这些会议实是我的荣幸,但我更庆幸的是能将自己学术上出色的地方展现出来,并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我会坚定信心和决心,在继续提升学术水平、学术修养和认知深度的路上艰苦奋斗。

积极团队合作,携手共克难题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用。在实验室的工作学习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科研攻关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战斗,齐心协力才能发挥更大的力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曾参与研发一套多自由度测量系统,主要负责上位机软件开发部分。我深知课题的完成不能局限于个人而固步自封,更要具有大局观和格局意识,不仅要了解整个系统的原理和需求,也要密切关注与下位机之间的接口联系。在这期间,遇到过一些棘手问题,我着眼于整体项目的效率和进度,勇于承担责任解决技术难题。在项目研发中,虚心听取团队成员的意见,从实际出发,在软件UI细节设计上反复的修改完善,使应用程序更加用户友好化。随着项目的推进和功能需求的增加,每个模块之间的研究任务都出现了一定变动和难度。团队内及时针对各模块问题几经激烈讨论,权衡多种方案的利弊,最终敲定修改方案。在项目研究中,团队成员之间互相感染和激励,思想观点相互碰撞,齐心协力,一起奋斗。经过团队密切合作,项目也最终得以顺利结题,并受到了合作方的极大肯定。这次经历不仅使我在软件开发能力和整体框架设计方面有了很大提升,还锻炼了沟通交流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尽管在团队攻关中困难重重,但我从未气馁,时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鼓励团队成员勇攀科研高峰,充分发挥出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叹时光短暂,幸不负韶华,初心不变。尽管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但在工大的收获将使我终身受益,人生的旅途仍在继续,我定会坚守本心,脚踏实地,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在科研探索中遇到的问题远不止于此。但在这些过程中也逐步培养了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