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带头人”典型案例:以“党建+课程思政”引领汽车专业领域教学改革与师资成长
一、案例背景
李金艳,中共党员,教授,现任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主任。她被确认为2022年度“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并获评“湖北名师”;2023年被评为湖北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主持人。深耕职业教育19年,其核心研究方向为课程思政与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开展相关工作的初衷,源于她对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刻理解。面对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重技能、轻素养”现象,以及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她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号召,决心探索一条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并以党建引领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二、主要建设举措
1.机制搭建,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了“李金艳名师工作室”,牵头制定并实施了名师工作室“五注重”(注重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创先争优、载体创新、双融双促)培育思路,明确工作室章程与运行规则。建立“党建+业务”双融双促工作机制,将党支部活动与师资培养、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形成政治引领与业务提升的联动格局。
2.具体行动,创新教学与实践
课程思政创新:首创“四课堂”协同育人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儒家五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对接并融入教学,主持建设的《汽车顾问式销售》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师资培养引领:通过名师工作室平台,组织开展专题研修、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竞赛辅导等活动,实施“传帮带”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指导青年教师参加教学能力类比赛获奖6项。
教学资源建设:主持全国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开发虚拟仿真8个、微课视频30个、动画28个。配套编写教材1本,被评为校级新形态教材。
3.保障措施,优化发展环境
所在学院及学校为其工作室运行提供了必要的经费和场地支持。依托“双带头人”身份,有效促进了教学、科研、学工等部门的协同协作,为教学改革与团队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突出业绩成效
1.教学成效突出
所负责课程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全国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团队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1项、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银奖2项。团队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教师能力大赛获金奖1项、银奖1项。
2.师资培养成效显著
工作室成员中,1人晋升教授、2人晋升副教授、1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获“荆楚好老师”、1人获“黄职好老师”,1人获“师德标兵”。师资培养典型案例在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网发表。
3.示范辐射作用深远
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形成优秀案例,获全国职业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优秀案例奖,李金艳并被人民网·文华在线特聘为课程思政专家。主持开发的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累计选课1万余人,涉及166所职业院校。在全国开展课程思政类、教学能力提升类、精品课程建设类讲座30余场,超千名教师受益。个人事迹被黄冈日报、极目新闻报道。
四、经验启示
1. 核心逻辑
本案例的成功关键在于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课程思政为抓手、以教学创新为引擎、以团队建设为支撑”的工作思路,实现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专业技术技能培养的深度融合,以及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的同频共振。
2.可复制要点
“双带头人”机制的有效实践: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和学术带头人的“头雁效应”,是推动基层教学组织焕发活力的关键。
“四课堂”协同育人模式:为各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具体路径和方法论。
“教学赛研”一体化教师发展路径:将日常教学、技能竞赛、教育科研紧密结合,有效促进了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该模式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3.改进方向
未来可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全课程体系中的覆盖与内涵建设。扩大名师工作室的跨区域、跨校际辐射引领作用,构建更广泛的教师发展共同体。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