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烈志,共铸中华魂
讲述人:黄俊
探寻地点:广德市603航空基地
(一)笄山苍苍桐汭长,锦绣竹乡礼仪邦
安徽省宣城市号称“皖东南门户”,自西汉设郡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同时也是“文房四宝之乡”,生产的宣纸和宣笔品质独特,制作工艺更是令人叹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景色优美,被誉为“山水园林城市”。
广德古称“桐汭”,建县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于2019年8月28日撤县设市。广德地处皖苏浙三省八县(市)交界处,是安徽唯一与江苏和浙江两省毗邻接壤的县级市,周边环绕着上海、南京、杭嘉湖、苏锡常、合肥等五大经济圈,是长三角城市群、G60科创走廊重要县级城市,宁杭生态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也是安徽省对接沪苏浙、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一站,同时也被誉为“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板栗之乡”。广德还是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陈庄、清末名臣张光藻、地质学家和地层古生物学家许杰的出生地。
(二)寻古迹:缅怀先烈志
提起中国航天基地,我们脑海里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酒泉?西昌?太原?其实鲜有人知的是,中国探空火箭发祥地,其实在安徽省广德市。安徽省广德市誓节镇,这是一座有着航天历史的皖南古镇,被誉为“中国航天第一镇”。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第一步,就是从这里一个叫做茆林村的偏僻山村里迈出的,这里的航天603基地,创造了我国探空火箭发射史上许多个“中国第一”,第一枚探空火箭、第一枚气象火箭、第一枚生物火箭……
当年的科研条件十分艰苦,没有大型机械设备的支持,所以这里试验场的很多设备都是人工运送的,当时的建设者们仅仅花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建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发射试验场,还有一座52米高的发射铁塔。并且最初的科研人员是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年轻人,他们凭借一腔报国热情,不远万里历尽艰辛,一路颠簸的赶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
这里的生活条件极其简陋,大家睡觉吃饭都是随意解决,同时由于没有现成技术可以借鉴,在科研上也是困难重重,据笔者查阅资料得知,当时的科研人员从街上商店里买来了发条闹钟,拆下里面的零件做成发射时倒计时计时器,给火箭灌注液体燃料是用打气筒加压注入的,用手摇计算机计算各种数据……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即使是这样破败艰难的环境也没有阻挡科学家们前进的脚步,老一代航天人们扎根山区,呕心沥血,潜心研究,只为实现他们的报国之志,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603试验基地最光荣的发射任务,是中国航天的“动物试飞”实验计划。它谱写了我国空间科学探测的新篇章,也让中国航天先驱们对于太空探索有了更足的信心。1964年,我国第一枚生物火箭随着一声指令,搭载着白鼠、果蝇、霉菌等生物被发射上天,由此揭开了我国高空生物实验的序幕。
据资料记载,钱学森曾多次专程前往广德“603”试验基地视察,1964年7月,他还亲自指导点火火箭发射。王希季、赵九章、钱骥、杨嘉樨等一大批“两弹一星”元勋都在603基地留下奋斗的足迹或者参与探空火箭的研制,陆元九、贝时璋、范本尧等院士和专家均参与其中。
(三)展未来:共铸中华魂
我们从小到大都会喊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口号,我们的身边也涌现出许多为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英雄人民,他们是传承红色的时代先锋。阅读经典红色故事使我们汲取到精神层面的营养,致敬红色英雄人物让我们拥有坚定的前进方向,而脚下这片坚实的土地给予我们奋斗的力量,让我们不断远行,因为它本身就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和红色根脉。
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们应时刻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不断汲取优秀先进文化的养分,培养我们的加过情怀。此次探寻家乡红色基因的活动,让我切身感受到了祖辈们的爱国精神以及革命前辈们的伟大,我也更加坚定不移地确信,无论时间怎样流逝,这些红色印记所传达的精神与伟大将永远留存,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熠熠生辉的精神文化瑰宝。
当今世界是一场高科技的角斗,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发展到现在的地步,历尽艰辛,是祖祖辈辈打拼下来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这代人可能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发展的浪潮将一浪高过一浪,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升自己,激流勇进,乘风破浪。习总书记讲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所以我们青年人就应该秉承先辈遗志,乘风而起,扶摇直上,做发展的“先行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