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露沙的路》
推荐人:张志强、李月琪
《露沙的路》是现代作家韦君怡所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首次出版于1994年6月。小说讲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年轻女大学生露莎离开官僚家庭,辗转来到延安,又到前方根据地,一心抗日杀敌的故事,通过一个女学生追随革命的经历,真实地再现了延安时期的那场莫名其妙、不甚了了的政治运动和延安知识分子的领袖崇拜、虽苦犹荣的火热心肠。
作者韦君怡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参与了“一二九”学生救亡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革命代替了读书成为了她的主要生涯。抗日战争爆发后,她辗转于南方,做共产党地下工作,后来到延安。韦君怡在延安期间,曾担任《中国青年》杂志编辑,重视青年思想的解放,也曾担任过教师,教授学问……在延安时期的生活让韦君怡记忆深刻,在写《露沙的路》这本书时,她已病倒,但是她依然要将在延安的生活讲述给人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背景创作处理露沙这个形象。
她在延安经历过两次婚姻,深入革命,一次又一次的坚定了共产主义的思想,尽管在延安的“抢救”运动中,韦君怡以及许多的知识分子受到了迫害,她甚至失去了女儿,但她从未动摇过信念。这场运动翻天覆地的闹了一场,最后结局都是打错了,尽管这种行为如此荒唐,但是由于毛主席在中央党校的一次大会上脱帽致了歉,致使这些怀着赤诚之心的革命知识青年全都原谅了。
《露沙的路》中崔次英说过“不会再这么干,若再这么干,那就成了自取灭亡。决不能再这么干。”正像田方在文中所说的那样“如今虽则并不计较个人恩怨,也不追究个人责任,但是对人、对事、对史力求真实客观,‘誉人不增其美,损人不益其恶’,作为总结历史经验,分清是非,还回历史原貌,避免今后重蹈覆辙,其意义显然是十分深远和重要的。”
这本书提供了另一种认知延安的角度,从个人遭遇的角度映射出延安的恋爱、婚姻、运动、人与人的关系。它提供了一种人生遭遇和选择:你作为一个个人,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时代的变革?又在变革中得到了或失去了什么?
“露沙”这个名字是浪漫的、开放的,而露沙的路也是一条求新的探索之路,它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期的有识知识分子对于当时社会的思考与社会道路的不断探索。从最初去延安到最后的梦,这个过程中不乏尖锐的自我反思,而这种反思与自我批判在我看来是极其宝贵的,因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共产党人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方法,也是知识分子反思历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体现。
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当下我们仍需怀着赤诚之心,探索发展道路,不断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体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