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校党委对院系党的工作要求更严,抓得更实,年初,各级党组织要在去年党建考核、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专题组织生活会查摆问题的基础上,开展 “对标争先”建设,明确任务举措、实施进度,逐条推进落实,全面深入开展争先创建活动。作为院系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深感责任重大,动力也更足了。”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党委书记钱朝阳对此感触颇深。
院系在高校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是整个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大动脉”。 能源与电气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河海大学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强化“重在规范、重在引领、重在建设”的工作思路,建设学院“党建标杆创建工程”,构筑党建工作科学体系,带动全院各党支部严格对标看齐,努力争创先进,促进学院党建质量持续提升和各项事业科学发展,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保驾护航。在去年底教育部公布的首批100个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单位名单,我校能源与电气学院党委成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唐洪武书记参加我院2015级本科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一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思想领航、质量建党,构建党建科学体系
“院系的党建工作,始终都要以学院发展作为落脚点。”钱朝阳介绍,十八大以来,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做到“五个到位”,党支部建设“七个有力”,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各项工作部署在学院落地生根、生动实践。院长吴峰教授作为一名党外干部,积极支持学院的党建工作,学院党委坚持党政共同负责制,全院上下党政齐心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学院党建工作和事业全面发展。
院系党建工作,思想引领是关键。学院严格执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制度,每月集中学习一次,“领导干部更是先学一步,领学一步。”除此以外,学院还经常性在全体党员中通过专题宣讲会、专题报告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章知识掌上测试”、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组织学习,主题教育活动更是丰富多彩。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我们大学生要将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工作,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这是2015级能源与动力工程党支部的顾国玉在支部组织的读书交流会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后与大家分享的学习感受。通过这样的学习宣传,学院不断增强了党员师生的“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了青年学生新时代新作为的责任担当。
思想引领是院系党建工作的关键,规范制度建设则为党组织工作开展与作用发挥打牢坚实基础。想要打赢高校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攻坚战,就必须聚焦体制机制攻坚,完善党建工作标准,健全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党建工作科学体系,能电院在这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
学院在学生党员队伍的发展、培训、考核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修订《能源与电气学院党员发展工作指南》,使学生支部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党员发展工作有章可循。通过“质量体系建设行动”,针对党建各项工作,尊崇党章党规,贯彻上级要求,结合学院实际,逐一梳理完善相应的工作规范与质量标准,力求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我们同时也了解到,能电院党委也正在制定和落实学院师生党支部建设标准、学院党组织会议议事规则、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意见等工作规范准则,针对工作规范准则对标自查,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来检验制定的制度与机制的落实情况,“只有把支部工作牢牢抓在手里,把工作标准建立起来,每个支部才能够严格落实,才能解决支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电力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联建活动
师德为先、“头雁效应”,党建学术齐头并进
“生在和平的国度,我们更要饮水思源,传承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职责,永葆党员的忠诚,为新时代中国梦贡献个人的力量。”从有“江南小延安”之称的新四军苏浙区纪念馆学习归来,能电院教授刘皓明在笔记本中写下学习心得,而他还有另一重身份——能电院电力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书记。
近年来,能电院积极落实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选拔政治素质高、党性观念强、有奉献精神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担任党支部书记,实现“党建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比肩并行,头雁效应正在有力彰显。
刘皓明所在的电力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共有教师党员38名,他告诉我们,刚接手支部工作时,遇到的困难可不小,“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经常与集中思想政治学习时间冲突,而之前的学习形式也较为单一,很难提起教师党员们的学习热情。”针对这样的局面,刘皓明及其所在的支部委员在组织生活的方式和方法上积极创新,“在科研教学任务相对轻松时,支部集中开展主题党日学习活动;而遇到科研教学繁忙季,则分三支党小组开展集中学习,各支部委员也会参加学习和督促,力求做到‘会前有计划,会中有讨论,会后有记录’的原则。”
将科研学术带头人培养为党建带头人,刘皓明最大的体会是“作为教师身处教学科研一线,知道广大教师党员需要什么,知道如何开展支部活动能更好地实现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的双促进”。电力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定期邀请名师作党建业务相关座谈报告,真正做到将政治学习和实际业务相融合。
去年,电力工程系党支部就邀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同时也是支部党员的鞠平教授在党日活动中就如何做深做强科研、提高基金申报成功率等广大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作深入交流和讨论。
“如今的党日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化,不仅仅是单纯的政治学习,而且加上了我们教师所普遍关心和感兴趣的内容,真正做到了政治学习和教学科研相辅相成。”谈到如今支部日常的政治学习都会和师德师风建设、课程思政、学术诚信等主题相结合,真正做到既谈政治学习,也谈实际工作,支部里的青年教师有感而发。
传承理想信念,永葆忠诚本色——教工党日活动
通过实施“双带头人”工作机制,学院党委和各教工党支部工作与学科建设工作联系更加紧密,“双带头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在教书育人一线,学院里模范党员、优秀教师也不断涌现……近五年来,学院党委号召全院师生对标先进、强化责任担当,在各支部范围内发起学习争先活动,前后有十余名教师党员远赴西藏授课和学科援建,在雪域高原竖立了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优秀教师的标杆。
先进人物的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形成了良好的学院文化,带动了一大批教师党员在业务上精益求精,成为学科“脊梁”,在不断创造新业绩中体现先进性。近年来,能电院教师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333”工程、“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计划共12人次,主持获得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近20项,主持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重大项目课题1项,面上项目近50项。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2人为科技部973项目课题负责人。
三全育人、精准思政,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一席话给能电院自动化系的叶彦斐新的启发。“一开始只是想给同学们拓展视野、传递正能量,直到去年底入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才真正将课堂上的零碎教学点理论化、系统化,融入育人特色。”他在讲解到CPU这堂课时,会引入“中国芯”的概念,即以自主研制龙芯、威盛、麒麟等芯片的中国公司快速成长为例子,告诉学生在面对美国贸易战打压时,自主创新和探索精神的重要性;在讲解到通信技术相关内容时,他引入世界最先进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介绍“大国工匠”南仁东,提倡敬业、爱业,不断追求进步的工匠精神……当课程思政的元素融入工科课程,艰涩枯燥的理论竟然也变得生动起来。
2018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因素是专业课教师。而在能电院,像叶彦斐这样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专业课教师并不在少数,把一切育人元素调动起来,他们根据各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从教材、课件、习题辅助材料入手,精心编排,既给予学生严格的学科基础训练,又融入育人的特色,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
“沈浩同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和小岗村人敢为人先的精神,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提升本领,锻炼品格,勇于创新,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从学院组织的“承改革开放之志,筑吾辈青年之梦”为主题的小岗村寻访体验活动归来,毕业班研究生在笔记中写下这样的活动体会。去年正值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作为“访改革先锋,感悟家国情怀”环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能电院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党员通过重温小岗村改革发展路程,参观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大包干纪念馆等,使学生党员切身体会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面貌。
“承改革开放之志,筑吾辈青年之梦”小岗村寻访体验活动
寻访活动只是毕业班党员教育活动的一部分。为了让毕业班党员能够倾听行业楷模之声,支部邀请了优秀校友、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获得者何光华,为学生党员们做主题为《在创新中追梦》讲座,这一系列针对毕业班的党员教育活动不仅在学生党员中反响热烈,也获得了河海大学2018年度“最佳党日活动”。
先锋讲堂——何光华校友报告会
在探索构建育人导向党支部工作机制方面的创新举措上,能电院也是下足了功夫。如今,能电院研究生党支部已实现从横向“班级建制式”党支部调整为纵向“课题组式”党支部:打破学生党支部书记、支委以往由学生担任的传统,通过选任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学生党支部支委工作的方式,强化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的交流。“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会潜移默化地发生在与他们共处的时时刻刻,而工科学院的老师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却常常缺乏突破口,通过这样师生党员双向交流和互动的建设模式,确实能够将知识教育和价值塑造,包括对学生科研、学术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张犁作为担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的青年教师之一谈到这样的新型党支部建设模式言辞恳切。
同时,学院党建工作还基于“互联网+”的思维模式,依托学院“青春能电”、“学术能电”微信平台,重点打造“能”系列网络思政教育方式。通过“能导会心”、“能电读书会”、“能电好青年”等13个形式多样的原创作品专栏,学院创建青年主动发声渠道、筑起师生有效沟通平台,将思想引领、学风建设、素质培养等多项教育内容与新媒体有机结合,实现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时、高效、活泛。截止2018年,“能”系列专栏阅读量达到30000+。
在这样创新而有活力的育人导向的党支部工作机制下,学院在人才培养上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近三年来,学院学生科技竞赛获国家级奖项百余项、省级奖项300余项,2016年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1项,2017年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赛一等奖1项,2018年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赛二等奖1项。(本文转载河海大学校报 编辑李婉婷)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