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黑龙江大学教务处举办学生寒假“学术周”的倡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增强对学科前沿动态的了解,搭建师生学术交流平台,实现师生、生生的充分互动,丰富学生的寒假生活,提高学习积极性,哲学学院于2024年1月24日-26日连续三天举办学生寒假“学术周”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围绕应用伦理学的研究转向、研究方法与学科特征进行三场专题讲座。本系列讲座以腾讯会议线上研讨会方式举办。
第一场学术周活动邀请山西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曹刚做题为《从伦理学到“应用伦理”之变》的学术讲座,哲学学院教授、院长蒋红雨主持。曹刚教授形象地将应用伦理学的研究比为“摸着石头过河”,通过与传统伦理学“大厦”的对比,找寻应用伦理学三个“变”的支点:元伦理学中对于道德地位的界定、规范伦理学的相互性原则以及应用伦理学的伦理治理。曹刚教授围绕三个当代道德支撑点解决“应用伦理不应用、应用伦理没伦理”的难题,对生命伦理中的胚胎问题以及科技伦理中人工智能的道德挑战等道德难题给予适当的解决方案。曹刚教授主张运用辩证的道德推理将社会规范的第一性原则归结为禁止互害、允许互利、鼓励互爱的总规定,强调伦理治理是预防科技负面影响的最主要方式之一。这种研究进路摒弃了传统的碎片化形态,为推进应用伦理学的学科建设提供思路。
第二场学术周活动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副院长张霄做题为《应用伦理学的方法论》的学术讲座,哲学学院教授、院长蒋红雨主持。张霄教授首先阐述了应用伦理学的重要性,介绍了应用伦理学的诞生背景以及发展前景,并强调了这一学科的重要性。通过深入细致的剖析,张霄教授对应用伦理学与传统伦理学的区别作出分析,论述了现代伦理学方法与传统方法之间的差异。最后,张霄教授引入了当代应用伦理学的方法模型,进一步涵盖了对伦理原则进行权衡以及规则细化的内容,并就是否可以试图去寻找统一的或者是普世的伦理准则议题进行详细解答。
第三场学术周活动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福玲做题为《应用伦理学的学科特征——从两个案例谈起》的学术讲座,哲学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周晓莹主持。通过引入唐氏综合症和珍妮婴儿两个案例,王福玲副教授阐述了应用伦理学以“面向真实的社会难题”为研究旨趣的基本学科特征。上述两个案例中涉及生命的价值与道德选择、人的本质与滑坡论证的哲学思考、应用伦理问题与现实解决方案的探讨等理论与现实难题。应用伦理学在试图对真实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时往往需要借助多学科的知识,在进行道德判断时不仅诉诸理性推理,也重视对具体情境的直觉与感受。
通过此次学生寒假“学术周”的举办,参会师生加深了对哲学学科前沿的理解与把握,审视和思考应用伦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发展和挑战。此外,此次活动还为参会者师生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碰撞观点的平台。在互动环节中,参会者积极发言、热烈讨论,共同探讨应用伦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这种学术氛围的营造,不仅有助于激发学术热情和研究兴趣,还为大家今后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