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带团建聚合力 科技助乡村结硕果——黑龙江职业学院智能制造技术学院团总支“三下乡”活动赋能乡村振兴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黑龙江职业学院智能制造技术学院党总支统筹部署,将“三下乡”活动纳入党团联动工作清单,团总支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于2025年7月1日至7日组织开展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团队携国家级获奖项目“虾稻江湖”走进哈尔滨市五常市金界沟村,将智能科技转化为助农实效,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一线落地生根。

党建引航定向,精准破解农间困局
“想搞稻虾共养,可水位高了稻苗倒、低了虾苗死,燃油泵灌溉费水又污染,愁坏了咱庄稼人!”金界沟村村民赵大哥的吐槽,道出了黑龙江稻田农户的普遍困境。据了解,全省5800万亩水稻田中,近1000万亩适合稻虾共养,却因技术瓶颈仅7915亩实现种养,“种不好、养不了”成了农户增收的“拦路虎”。
在党建引领下,学院团总支明确“听民声、解难题”的活动目标,组织党员教师与团员学生逐户走访,精准摸排当地稻虾共养的技术痛点。团总支书记姜玲在座谈会上结合“虾稻江湖”项目,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用智能水稻灌溉控制系统,既能解决水位控制难,又能优化灌溉方式,让稻虾共养‘种得好、养得活’。”这一思路直指农户需求,彰显了党建引领方向、团建服务大局的务实性。

党团协同发力,科技落地田间见真章
“党员带头干,团员跟着上”是此次活动的鲜明特色。党员教师徐伟全程投身技术攻坚,用“给稻田装‘智能水龙头’”的通俗比喻,向农户讲解设备功能:“就像家里的热水器恒温控制,这系统能让田里的水位始终‘不高不低’,虾和稻都舒服。”
团员学生则深入田间地头,根据不同田地特性精准施策:地势洼的田块,重点强化排水传感器灵敏度;保水性差的沙土地,调整设备补水频率。在村民赵大哥的稻田里,智能水位控制系统安装调试完成后,一次演示就让他心服口服:“以前三天两头往田里跑,现在手机上就能看水位,如果用上这个设备,可真是帮我解决了大问题!”
数据印证了科技助农的实效:智能系统较传统燃油泵省水31%,控水效率提升60%;三亩实验田经测试,水稻预计增收540元,稻渔预计创收1500元。赵大哥算起账来喜上眉梢:“这技术要是铺开,咱村的稻虾共养能多赚老鼻子了!”

校村共建长效机制,让青春力量扎根乡村
活动尾声,金界沟村村委会与实践团队签订“稻虾共生示范基地共建协议”,村民们送上“扎根田间解民忧科技帮扶促丰收”的锦旗,红底金字映照着党团力量与乡村需求的紧密联结。
“我们将把金界沟村作为‘实践根据地’,定期派技术骨干回来指导,让‘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从愿景变现实。”实践团队指导教师邢磊的承诺,为长效帮扶定下基调。据悉,团队将逐步推广智能灌溉技术,助力更多农户突破稻虾共养瓶颈,让“虾稻江湖”项目在黑土地上结出更多助农硕果。

此次活动以党建为引领、团建为纽带,既让青年学生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践行了使命,更用科技之力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生动诠释了“厚德强技行知合一”的校训精神——以智造之能,赴下乡之约,绘就乡村振兴的绿色画卷。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