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杏
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回望中国科技发展史,作为诞生四大发明的中国,在战火年代逐渐微弱了科技发展的动力。直到新中国成立,在党的带领下,国家开始了艰难的科技探索之路,一路披荆斩棘,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十四五规划中,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持。青年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力量,应当把握青春,不负韶华,承担起科技报国、自立自强、创新进取的伟大使命。
科技自立自强是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船坚炮利的打压下,中国国门大开,领土主权流失,百姓流离失所。为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一大批爱国人士开始大力发展科技工业。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实业计划》的失败,满目疮痍的中国始终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技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登上政治舞台,经历并见证了近代中国“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在抗战中,由于科技力量的薄弱,在战场上面对敌方大炮、坦克、空袭等,成千上万的军民在炮弹中牺牲。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发展是强军、强国路上难以忽视的一隅,只有在科技上自立自强,中华民族才不会“任人宰割”。
科技自立自强是社会主义过渡和探索时期我国科技工作者科研精神最深刻的总结。建国后,历经民族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中国百废待举,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工业基础几乎为零,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重中之重任务。在内忧外患的局面下,尽管中国科技发展举步维艰,但是仍然有大量共产党员不顾个人安危、利益得失,投身到科研工作中。两弹元勋邓稼先为回国效力,毅然舍弃国外的优厚待遇,舍身取义,冒险回国。好友杨振宁曾问他:“研究原子弹,国家究竟给了你多少奖金?”邓稼先回答:“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邓稼先默默奋斗数十年,认真严谨、刻苦专研、敢于创新……直到去世人们才知道他的英雄事迹。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下的中国在核能、原子能、航空技术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科技工作者们留下的“两弹一星”、航天等科研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万古流芳,成为新一批科技工作者坚持奋斗的精神食粮。
科技自立自强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直接表现。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党和国家对科学技术越来越重视,将其视为第一生产力,科技体制的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效,在信息技术、软件、节能环保、交通、新能源、高端设等行业取得重大成果,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中国高铁享誉世界、中国天眼聆听宇宙、中国互联网勾连世界……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大国当有重器,器重方能国强。中国科技的发展速度已经让世界无法忽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党呕心沥血、刻苦经营,从过去“一穷二白”到现今的“硕果累累”,党的付出终于在新时代迎来了曙光。建设科技性强国,取得标志性科技成果离不开科技自立自强,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在科技上自立自强,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矗立于世界之林。
科技自立自强是未来青年一代科技报国的核心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嘱咐:“广大青年应当肩负历史使命,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前进的动力。科技创新浪潮澎湃,千帆相竞勇者胜。在我国科技历程发展道路上,很多青年完成了从“生力军”到“主力军”的转变。历史是每一代人创造的,更是每一代年轻人创造的。青春作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切勿等到逝去时才读懂它,青年一代应当不负韶华、志存高远、躬亲力行,用科技自立、科技自强、科技创新为“如椽大笔”,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诞辰庆生,绘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壮美画卷。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在两个百年的交汇点,青年们应当铭记先辈们为了国家大义舍身忘我的民族精神,应当继承科研工作者为了建设强国独立自强、守正创新的科研精神,应当把握青春韶华,自强不息,鼓足干劲,牢记党的恩情,深入学习党史,将民族精神和科研精神内化于科研实践,为“十四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书写新的征程!
(作者系湖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项目与成果科科长)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