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婷
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这是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著名论题时所作的经典表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属于我们自己民族的理论。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这三方面均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实事求最早见于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讲的是一种务实的治学精神,《论语·为政》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体现的这种精神。群众路线更是对民本思想的升华,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荀子·哀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独立自主在《周易》“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均有体现。
回望百年党史,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眼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绝不是简单的搬用,而是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因此,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创新发展的继承,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上指出:“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崭新阶段,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湖南大学时指出,坚定“四个自信”,根本是文化自信,要深深地扎根文化沃土,大力弘扬优秀历史文化。
在新的时代下,作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院的工作者,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我们责无旁贷。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厚植高校人文精神底蕴;在教书育人中,我们要厚植青年学生中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怀。
打造“文化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利用湖南大学历史文化元素,以家国情怀和崇高道德为核心内容,立足专业课程特质,聚焦经典阅读,融入思政元素,建构课程思政核心内涵。
塑造“文化品牌”,传承红色基因。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宋代大儒朱熹、张栻开创的会讲传统源远流长。利用学科资源,邀请当代著名作家围绕当代中国高雅文学艺术重大问题开坛设讲,赓续传统,打造“文学名家走进千年学府”高雅文学传播育人平台;依托“岳麓讲坛——传统文化”开设高端人文讲座,邀请知名文化人剖析传统文化内核,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学生素养;举办“湘楚之风”文化艺术节、开展“红色家书”朗诵赛、麓山诗词大会等系列活动,传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
力行“文化实践”,厚植家国情怀。积极鼓励学生到世界各国孔子学院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赴偏远地区任推普扶贫志愿者,致力于汉字文化推广和传播,浇灌“汉语之花”,传播中国精华,助力乡村振兴;组建“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地方调研“非遗”、农村书屋、少数民族语言等现状,体悟文化承传之要,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创新“文化党建”,落实立德树人。结合学科特色,开展《习近平用典》《中国文化要义》《曾国藩家书》等研读会;开展“寻访历史印记,传承革命精神”系列文化党建活动;在曾国藩故居、屈原故里、湘西草堂等历史教育基地实地感受;利用“党员示范岗”开展“对标争先”活动,师生党员争做榜样先锋,将爱国情怀、家风家训、责任担当、仁爱之心贯穿育人全过程。
(作者系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党务办公室主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