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详情页

湖南大学师生争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新时代青年

2021-07-15 10:35:11 《长沙晚报》2021年7月12日 第3版

2020年10月2日上午,湖南大学学子来到岳麓书院,举行“我的祖国”主题快闪活动。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劭劼 摄

原声回放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青年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百年党史上,永远不乏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怀一腔热血,投身到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中。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如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勇立新功?如何更好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湘江之滨、岳麓山下,享有“千年学府 百年名校”之誉的湖南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勇担历史使命。“十三五”期间,湖南大学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19人次、全球高被引学者14人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6项(牵头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奖9项。

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赶考之路,湖大青年师生将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强志气 青春的航向靠理想掌舵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7月8日,记者来到湖南大学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只见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80后”副教授徐千鸣和学生正在实验室里忙碌着,这群学生中大多数是“95后”甚至“00后”。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国家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罗安的带领下,团队师生秉持“装备改变品质、品质影响世界”的科研追求,立足水声通信和探测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攻下了模块化组合数字功率放大的新技术,并于2017年研制出国内首台5kV/50kW数字功放装备,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1年上半年,“水下声波雷达”系统在东江湖的湖试成功实现了10km的水下目标探测,接下来将进行海试……

一张张喜报,浸透了科研工作者的艰辛汗水。

“在对‘水下声波雷达’系统进行试验时,找到适合做试验的场地很不容易。”徐千鸣告诉记者,由于湖南不靠海,只能先进行湖试,他们先后去了乌川水库、洞庭湖、板贝水库、水府庙水库……终于在东江湖找到了水深和水域面积均符合要求的试验场地。

“我的事业在中国”,老师路甬祥院士的这句话,激励着罗安数十年来致力于祖国的科研和教育事业。他言传身教,带领着一代代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实验室里,各种设备“火力全开”,这群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日程表上,没有假期和周末。

“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多得数不清。勇于承担重任,敢于接受挑战,正是我们蓬勃向上的梦想力量。”徐千鸣和他的学生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自己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

强骨气 创新突破马蹄疾

在湖南大学风工程与桥梁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里,摆放着各种桥梁模型,在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黄智文的讲述中,这些是“就算跌倒一百次,也要站起来一百次”的坚持,也是推进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攻克“卡脖子”难题的执着。

阻尼器是解决振动问题并保证工程安全与装备性能的必要设备,土木工程领域使用的油阻尼器最早是从国外引进的技术,存在漏油、使用寿命短、维护费用高等问题。于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振动与冲击技术研究中心带头人陈政清带领研究团队一直在研究电涡流阻尼技术。

“当时国际上普遍认为电涡流阻尼难以用于大型土木工程结构的振动控制。”2009年,当时在湖南大学读博士一年级的黄智文加入陈政清研究团队,他和其他成员一起查阅资料、反复做试验,经过十余年的坚持,最终完成了“理论—试验—应用”的全过程。

如今,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减振工程、北京丰台火车站抗震工程、上海中心大厦、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杭瑞高速洞庭湖大桥、湖北石首长江大桥、冬奥会国家速滑馆……电涡流阻尼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型桥梁工程、建筑结构、电力工程等领域,该技术成果获得中国、日本、美国、欧盟等13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发明专利授权近30项。

“创新,就是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黄智文说,广大青年应立足科技自立自强,拥有探索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敢于坐“冷板凳”,勇于闯“无人区”,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截至2021年3月,湖南大学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6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4人,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强底气 担当时代重任行胜于言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已全面开启,青年学子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许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给了我们阔步前行的底气。”该校化学化工学院2017级本科生蒋源洁认为,作为一名青年学生,不仅要拓展知识广度,还要积累知识厚度。目前她已加入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泓的课题组,进行分子医学相关学习研究,希望将来能为人类战胜癌症贡献自己的力量。

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2020级博士生潘凌玉则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她都会这样勉励自己:“现在我学的东西越多,以后让学生看到的世界就越大。”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意气风发,再启新征程。

5月19日,2021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开幕。由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肖狄虎、易军、李辉等师生团队领衔完成的三一起重机“领致”新两室(驾驶室、操纵室)在展会上正式发布,获得了线上线下参展观众的关注。

6月18日,“中交公规院杯”2021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现场总决赛举行,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设计作品《点绛流丹》获全国唯一特等奖。

湖南大学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卓越追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全面服务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创新型省份建设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部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加强大的战略科技支撑。

没有人永远年轻,却永远有人正年轻。新征程的“冲锋号”已吹响,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正在担当起属于自己的时代责任。

来源:《长沙晚报》2021年7月12日 第3版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湘江之滨、岳麓山下,享有“千年学府 百年名校”之誉的湖南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勇担历史使命。